众所周知,遗传和教育环境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高度。可很不幸的是,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是个人自身可以选择与决定的。出身,可以选择吗?父母是谁,可以选择吗?父母是否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与优秀的教育思想,可以选择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寒门难出贵子”一说应运而生,也应运成为许多有梦想、有抱负的寒门子弟心中难以跨越的坎。可事实上,真的是“寒门”,阻挡了寒门子弟成为“贵子”吗?
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寒门,指的是贫寒微贱的家庭。在当今中国社会资产阶级分类中,家庭年收入在300万以上的属于上层阶级,人数占比0.05%;年收入80~300万的属中上层阶级,人数占比0.5%;年收入15~80万的属中层阶级,人数占比4.5%;年收入5~15万的属中下层阶级,人数占比15%;年收入1.5~5万的属下层阶级,人数占比35%;年收入1.5万以下的属底层阶级,人数占比45%。且不将寒门归为哪一阶级,但它与豪门最现实的差距就在于此,与此同时,更加现实的是越到底层占比越大的人口基数。
一部叫做《人生七年》的纪录片很好地反映了“寒门难出贵子”的社会现状。片中开头找到了十二个来自不同经济阶层家庭的7岁小孩,每过七年派人回访这些孩子。很多年后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除了一个凭借自己努力成为了大学教授的穷人孩子,仅此一个。
那么,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原因:①寒门孩子先天营养相对不足,父母无法承担更有利于孩子身体(尤其指大脑,这影响了个人智商的发展)发展的婴儿用品;②教育环境相对较差,父母在家庭中无法提供更优良的教育思想,在学校上也无法承担师源配置更优越的学校费用;③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父母无法承担更多的教育书籍及工具费用、无法给孩子报名学费高昂的课外辅导班、无力承担高昂费用为孩子择取更好的学校;④社会资源不足,父母在社会上缺少有力的人脉,无法为孩子打造某些捷径;⑤父母无法为孩子培养良好的文明道德素质教养,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发展不良、心态不健康,产生诸如自卑、抑郁、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问题;⑥父母无法为孩子开拓更宽广的思想格局(例如无法承担有利于孩子开拓眼界的旅游的费用),容易导致孩子思想狭隘,陷于周身的小小世界里裹足不前......这些原因,可以说是直接导致孩子落后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在一出生时就落后了,这就是社会上最本质的不公现象,残酷却现实。
但是,我不认为是“寒门”,阻挡了寒门子弟成为“贵子”——比身处“寒门”更可怕的,是头脑中养成了“寒门思维”。
什么是“寒门思维”?诸如①只做外部归因:认为他人的成功全凭借出身、家庭背景、关系门路,而与他人能力无关;②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将自己的不成功怪罪于父母以及他人;③不愿意在学习、工作等方面为自己投资金钱与时间;④不重视时间、不重视效率;⑤将生活的改善寄托于运气;⑥产生“我穷的开心,你富有却不幸福”;“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一类的阿Q精神......
一个人若身处“寒门”,他仍然可以凭借不懈的努力来弥补先天的劣势;但一个人若养成了“寒门思维”,那么他会连改变现状的想法都抛之脑后,更别提做出实质上的行动。
除了天道酬勤之外,还有哪些“寒门出贵子”的方法呢?答案是培养与“寒门思维”相对的“富人思维”:诸如更倾向于做内部归因——认为成功凭借的是个人能力、努力程度、个人学识、有否把握好机会;重视时间把握效率;博览群书开拓格局......
总而言之,“寒门难出贵子”的说法的确无可厚非,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寒门出贵子”也并非望尘莫及。
注:文章中段三引用了刘媛媛《寒门出贵子》中的言论,有修改;
段六引用了行动派《比贫穷更可怕的,是贫穷思维》中的言论,有修改。
都看到这里了,还不考虑给人家点个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