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为杂事比较多,没有更新公众号,今天继续更新,除了杂事以外,昨天也在酝酿一件大事,那就是实盘公开组合增加一只股票。
其实这家公司我已经跟踪很久了,持续跟踪的还有另外两家公司,但因为这两家公司股价离我的击球区渐行渐远,所以索性就放弃了,而这家公司因为最近一直在回调,慢慢进入了我的击球区,因此,今天就扣动了扳机,先买为敬,具体是哪家公司呢,我下面慢慢跟大家说。
这两天的行情有点莫名其妙,昨天上午还好好的,中午一觉醒来,直接跳水了,上午看着账户还是赚钱的,下午就变成亏钱了,变得比天气还快。
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也一直没找到,全球各大股指都挺正常,人民币汇率好像也没啥毛病,最可能的原因可能是印度阿三为了转移国内视线,想搞点事情。
今天原本以为会延续昨天的下跌行情,没想到今天一直横盘小幅震荡,到了下午两点半以后选择了拉升,最后还是站上了3400点。
所以,股市的涨跌真的很难预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预测市场,不在乎短期的涨跌。
今天我的公开实盘组合在8.77元的价格加仓了5%的永辉超市。
对于永辉超市,我跟踪了几年了,始终都没有出手,目前手里因为之前卖出了一部分高估的中概互联、泸州老窖等股票,有接近10%的现金仓位,环顾了一圈自己的股票池,发现没有可以入手的公司,唯有永辉超市最近因为持续下跌,慢慢进入了我的击球区,因此就果断出手。
对于为什么要买入永辉超市,这应该是很多读者想问的问题,今天我就简单的说说我的买入逻辑,深入的分析文章我以后会在公众号里奉上。
大家应该知道,巴菲特和芒格投资了两家著名的零售行业公司,一个是沃尔玛,一个是好市多,两家公司都给两位老爷子带来了巨额的收益,从零售这个行业的经验来看,将上中下游的效率发挥到极致是这个行业里伟大公司的共同特征,沃尔玛是如此,好市多也是如此。
关于沃尔玛,我之前看过一本美国斯莱特写的《沃尔玛王朝——全球第一大企业成长传奇》,里面总结了沃尔玛成功的要素,主要有:
把成本控制放在第一位,同时还兼顾速度,通过搭建强大的供应链来实现价格上的优势。在业态方面不断创新,有大型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折扣店和社区店,覆盖了高中低端市场,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合伙人制度,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张弛有度,不会盲目扩张,在行业景气的时候,不太追求速度,保存实力,苦练内功,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逆势扩张,收购竞争对手,抢占市场。
我们来看看永辉超市,首先看看它的核心竞争力,永辉超市最核心的竞争力就在于它的生鲜供应链,这也一定程度上构建了它的护城河。
大家应该都知道永辉超市是以生鲜业态起家的,作为我们餐桌上每天都要吃到的生鲜产品,它的消费是非常高频的,而这一块很难通过电商实现,这是电商很难取代的。
生鲜供应链的搭建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这一块赚钱,但目前来看,无论是外企超市还是龙头电商,在生鲜领域都无法有效拓展的原因。
生鲜供应链一旦建立起来,其利润是非常可观的,因为生鲜市场普遍都存在多次倒手的情况,利润基本被中间商赚取了,而永辉超市直接从农户手里直接采购,不仅保证了质量,提高了效率,还大大增加了利润。
永辉超市有非常强大的上游生鲜采购买手,几百万字的采购手册和数千张的实物图片,还有自营的非常完善的物流网络。这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相对坚实的护城河。
永辉超市的第二个核心竞争力是它的企业文化和公司的激励制度,零售行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员工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
我曾经在一个报道上看到一个消息: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曾在一次进店调研中发现,当一名一线员工每个月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时,他们可能刚刚温饱,根本就没有什么干劲,每天上班事实上就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而已。顾客几乎很难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笑容,这对于网络冲击下的实体零售业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如果一线员工是一种‘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状态的话,在他们码放果蔬的时候就会出现‘往一边丢’、‘往那一砸’的现象,反正卖多少都和我没关系、超市损失多少果蔬也和我没关系。受过撞击的果蔬通常几个小时就会变黑,这样就无法吸引消费者走进购买,进而对整个超市造成影响。
2012年永辉开始了合伙人制度,到现在经过好几年的实践,不断的在实践中补充和修改,已经非常完善了,永辉超市的合伙人制度形成了区总、品类教练、小店合伙人赛马管理办法。
只要门店销售达成率和利润总额达成率完成了一定的指标,从上到小都能拿到不同比例的分红奖励,通过合伙人制度给一线员工们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旺盛的斗志。大大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员工的数量,节约了公司的成本。
因为篇幅问题,永辉超市的投资逻辑先简单的讲到这里,后面我们还会说到它的扩张之路、财务情况还有腾讯京东入股,以及著名私募的持仓情况。
有不少朋友可能会问,十一哥,买入之后下跌怎么办?
我之前说过,没有任何人可以可以凭实力买到最低点,凭运气的也许有,但绝对不多。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最好的状态就是买入之后再下跌,越跌越买,最悲哀的就是第一次买入就买到了底部,这就意味着很难会有第二次买入机会了。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公开实盘组合今年年后买泸州老窖的时候,第一次买入就买在了66.30元,基本是最低点了,失去了第二次买入的机会,还好我的其他组合配置了较高的仓位,要不然真的就失去了一家好公司。
卖出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无论是买入还是卖出,都是讲究分批的,慎思之,缓行之,徐图之,如果第一次卖出就卖到了最高点,那就很难有第二次卖出的机会了。
因为我之前对高估的股票进行了分批卖出,所以对后面的行情,我完全可以从容应对,无论它怎么演绎,我都有应对策略。每一步操作都做好计划,从容的面对市场的涨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