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大腿非常粗壮,比如:自行车运动员,有些人大腿非常松弛肥胖,比如:不经常锻炼的人,其实都是大腿外侧力量过强,大腿内侧相对弱或者无力。
从瑜伽正位的角度分析,大腿的前后内外应该保持一样的有力和伸展度,那么股骨头才是没有挤压的,才是在髋关节腔的中心的正确位置,膝关节和脚踝关节也是正位的位置。
瑜伽练习就是让身体保持一种平衡,这种平衡表现在身体层面就是关节正位有空间,所以必须通过各种体式的练习达到骨骼周围肌肉的力量和伸展的一致性,这样身体才会感觉到舒适轻松,才可以打坐的时候没有身体层面的酸胀痛的干扰,我们才会更好的专注于心灵层面。
从瑜伽平衡的意义上将,大腿过度粗壮的现象更多的是大腿内侧缺乏向后延展的力量,大腿外侧过于强壮劳损,在重力的影响下就会让股骨过度外旋,当然股骨头就会过度外旋造成髋关节外侧挤压而内侧超伸的问题,造成从正面看的时候可以同时看到大腿内侧和前侧,同时也会造成膝关节的压力疼痛;同时,也会间接造成髋部的弹响。
瑜伽中有一些错误的概念和口令会增加这个大腿过粗的问题,比如:
第一,不正确的开髋的练习,很多人拼命的去趴青蛙造成内侧髋关节超伸甚至拉伤大腿内侧,并没有伸展到大腿内侧肌肉,反而造成了髋关节的不正位,也就是前侧超伸,后侧挤压磨损,并不是趴青蛙的体式不好,主要是练习方法不正确;
类似趴青蛙的还有所谓的横叉,这个横叉在瑜伽体式就是直角式samakonasana,从表面上看像一个一字一样,但是很多人方法不对,没有真正伸展到大腿的肌肉,而是把髋关节前侧过度拉长而受伤,当你不知道如何趴青蛙和直角式的时候,你还不如不练习呢;
第二,不分青红皂白的去卷尾骨或者叫做尾骨内收也是造成大腿过粗的原因之一,当你只是一味的卷尾骨的时候,其实你只是在向后转动骨盆,并没有延展到任何肌肉,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练习方法,也可能“尾骨内收和卷尾骨”特别透着自己很专业,很精准,其实用错了地方了。
瑜伽练习都是肌肉的延展和收紧,骨骼和关节是不动的,韧带是不可以伸展的,肌腱的伸展也很有限,很多人没有抓住肌肉的延展,都是在拉韧带,伸肌腱,转动关节,骨盆和骨骼,这是很危险的!
之所以这样,就是一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冒出来的“尾骨内收或者卷尾骨”的口令,那些骨盆本身就后倾的人,尾骨内收之后,屁股都找不到了,耻骨都向前推出去了,同时大腿内侧也跟着向前向外了,哪个难看的样子就别提了。
因为学生就是按照“尾骨内收”这个口令练习的,同学生没有关系,同老师有直接关系。这就说明我们很多老师并没有搞清楚“卷尾骨”的目的是什么,太遗憾了。
如果只是练习几次,不会有什么问题,就怕练习多年,就会产生关节的松动,肌肉的僵硬问题,似乎是自己把自己“整成这个样子的”,如同慢性的损伤,但是自己又不知道如何造成的,并没有从瑜伽错误练习中醒悟。
瑜伽解决大腿过粗的问题非常简单,原则就是“增加大腿内侧向后的延展的力量,同时增加大腿内侧向外收紧到股骨的力量”,涉及的体式包括:战士第一式+起跑式+幻椅式+下犬式,把这三个体式灵活的应用于简单的拜日式即可。
但是如何把这个练习序列有效的做出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独立完成的,你可以想想,比如你天天练习战士第一式+起跑式+幻椅式+下犬式等,但是你的大腿还是非常粗壮,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你心里知道。
其实,练习1小时可以培养我们具备一些觉察身体的觉知,你需要把这个觉知带入到生活中的23小时中,瑜伽培养的是觉知,用体式练习,呼吸练习和专注练习可以培养我们专注身心的觉察力,那么你就需要把练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觉知带入练习之后的生活中,保持生活中的觉知往往比练习一小时还重要。
内容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