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乃是上古五帝之一,在位期间完善制度,治理水患,制定历法。虽富有而不骄奢,虽尊贵而不傲慢,可谓功德无量。
然而再伟大的人物也有老去的一天。尧到了晚年,总要找个人来继承自己的事业,治理天下大事,便召集身边的大臣,问道:“谁能治理国家大事?”有人回答道:“您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可以继位。”尧却不以为然道:“丹朱凶顽,不可用。”
又有人推荐:“共工善于团结民心,可以继位。”尧却说:“共工多花言巧语,心术不正,看似恭敬,实际虚伪,不可用。”
后来,尧又问身边的大臣:“我在位已有七十年了,你们谁能够接替我的帝位呢?”大臣们却都自认为德行低微,不能胜任。
尧见无人自告奋勇,便让大臣们举荐其他贤人。让尧意想不到的是,大臣们都不约而同的推荐了一个人——舜!舜当时只不过是一介平民,与尧和大臣们素不相识,何德何能会被推举呢?这就要谈谈舜的故事了。
舜的父亲是个盲人,在舜的母亲去世之后,舜父又娶了一妻,并生下一子。舜父宠爱后妻之子,而不喜舜,甚至经常想要杀掉舜,但并未得逞。即使舜偶尔犯下很小的错误,也会被严加惩罚。
舜的父亲顽劣,母亲愚昧,弟弟傲慢,都欲杀舜。面对如此不公的对待,舜却以德报怨,仍然恭敬而真诚地对待家人,丝毫不失为人子之道。所以舜的孝子之名早已远扬,传到了尧身边大臣们的耳中,这才有了大臣们不谋而合,共同举荐舜。
尧对大臣们也是极为信任,见大家意见一致,便决定听从。当然,尧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就传位给舜,而是准备先考验他一番。
尧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许配给了舜,通过二女来观察舜的德行。通过观察,尧对舜非常满意,这才开始用舜。
舜果然不负所望,为政三年以来,整顿百官,教化百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舜的所作所为尧都看在眼里,尧认为舜很圣明,便对舜说:“你虑事周密,言必行,行必果,这三年来做的很好,现请你继承帝位。”次年正月初一,舜接受禅让,继位为帝。
回过头看,舜能继位为帝,主要有三个因素。
一为大臣们能举贤人。即使舜与自己非亲非故,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但只要有德有能,亦举之。
二为尧能识人,能用人。若是尧不能识人,一开始便听从了大臣的意见,选择了其他人,便没有了后来的事情;若是尧不能用人,大臣们推举舜而尧不听,亦是如此。
三为舜本身即为圣贤,德才兼备。这才能名扬于众人之耳,并在为政时取得成效。
此三者缺一不可,尧禅让于舜,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