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都没有发现海棠花的好。从去年开始,关注杭州的花事,越来越爱海棠。
当开始关心花事,便真实地感觉到了季节的流动。甲方已经下单春分节气海报,春天将要过半,从春寒料峭时的梅花、茶花,接着是结香、二月兰、玉兰、海棠、樱花……在一朵花的世界里,跟随春的脚步。
总叹时间太匆匆,认真的看过这一季的花,仿佛在有限的时间里存下一个个格子,装满了芬芳记忆。
01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一个姑娘说,在22岁到28岁经历该经历的,然后可以从容淡泊,去研究自己热爱的东西。那一刻,我被击中了。
今天是我37岁生日,从20多岁到30多岁这10多年,我是如何过的?经历比较单一,从事13年地产广告文案。
一直安于一份工作,周末闲暇在附近转一转,不热衷美容和买买买,常拿着小相机,去吴山广场、运河、西湖、西溪湿地拍照,有一段时间经常爬西湖群山,生孩子这几年出去的少。
安稳平凡的生活,没啥改变的动力。内心有股浓烈的渴望,一直没有回应。若不是因为这几年疫情,行业内卷,被逼到角落里,我可能不会那样渴望去改变,去成长。
内心有一种年华虚度的荒芜感,一个人来到杭州,渴望抓住一份工作,有房子可以住,有安稳的家庭。隐隐的知道还有力量没有使出来,却不知道在什么时机,在什么时候,把自己全部绽放出来。
02
我原本是一个比较热血,有勇气,敢作敢为的人,有点男孩子气,有点天真,和朋友一起也毫无保留,心是敞亮的。
来杭州这10多年和少年时期的自己差别挺大,性格变得越来越内敛,一直收着。
城市太大,怕受伤,总是把自己裹在一个壳里,不再像少年时的自在。和朋友相处,也很少吐露内心最深的渴望,有情绪都是学着自己消化。
去年,“做自己”在知识付费行业火了,同样火的还有“觉醒”。
我是躺平不了的那个。
做自己,不参与内卷,另辟蹊径,这是未来个体时代的趋势。
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那就试一试新路吧,想起了那个厚厚壳下保护得好好的自己。需要像蛇蜕皮一样,褪去一层一层的外衣,才能看见那个新生的自己。
03
在做内在小孩冥想的时候,有几次连接到了自己的内在小孩。
一个赤着脚的小孩,踩在春天新砌的田埂上。没干透的田埂,踩下去软软的,欢快地奔跑着,留下一串脚印。
那个被遗忘的小孩,是自由自在的,吸着春天空气中泥土的气息,脚踏实地,欢快地探索着。
年龄是一个数字,常常不问,都忘记了。生日亦平凡,只是无数个日子中的一个。接纳和做回自己内在的那个小孩,年龄可抛下。
想起《十三邀》有一期,许知远采访蔡皋,好喜欢这个年近八旬的绘本画家,岁月的风霜没有在她心中留下痕迹,举手投足间,依然是那个童心未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