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读书会,我们有讨论到自然后果、逻辑后果以及关注解决问题!由于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经常被误用、滥用,今天正好有时间整理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什么是自然后果?
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例如:站在雨中就会被淋湿。不吃东西,就会饿。忘记穿处套,就会感冒。这个自然后果大家应该都懂!
有时候自然后果,也可以叫作:“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让孩子做什么”,这样说可能大家不太容易理解,我们来举个例子!
朱莉妈妈发现“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对于帮助11岁的女儿为她自己的干净衣服负责很有效。她以前总是唠叨朱莉把他的脏衣服放进洗衣篮里,朱莉对这些唠叨没有反应,但老是抱怨她要穿的衣服还没有洗,妈妈总是让步,并且赶紧为朱莉专门洗一洗衣服,以免孩子难受。
当朱莉的妈妈了解到,她这样做与其说是在帮助孩子,毋宁说是伤害孩子以后,他通过“决定自己要做什么”,来让朱莉体验自然后果,她和善但坚定地告诉朱莉,他相信朱莉有能力对自己的脏衣服负责。
朱莉对此进行了考验。几天之后,朱莉想穿一条自己忘记放进洗衣篮里去的裤子。在朱莉埋怨的时候,妈妈同情的说:“我敢肯定,那条裤子不干净让你很失望。”当朱莉恳求她专门洗一次时,妈妈说:“我不愿意那么做,我相信你能想出其他办法。”然后,她转身洗澡去了,以避免在冲突之中与女儿做进一步讨论。朱莉那天不得不穿了另外一条裤子,非常窝火。不过,此后很久她都没有忘记把他的脏衣服放进洗衣篮里。
有些人或许会把这一例子称为逻辑后果,因为妈妈介入其中了。然而,你应该注意到,除了表示同情和鼓励以外,妈妈的介入是“置身世外”,并且让孩子体验不把衣服放进洗衣篮里的自然后果。
尽管自然后果通常是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的一种方式,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不宜采用自然后果:
1. 当孩子处于危险中的时候。例如,我们不能让孩子体验在大街上玩儿的自然后果。
2. 但自然后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时。例如,大人不能容忍孩子朝别人扔石头的自然后果。
3. 但孩子行为的结果在孩子看来不是什么问题时自然后果就不会有效。例如,不洗澡不刷牙,不做作业或者吃大量的垃圾食品,在孩子看来都不是什么问题。
什么是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不同于自然后果,他要求一个大人——或其他孩子——在家庭会议或班会上介入。重要的是,要决定哪种后果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
我们可以用“逻辑后果的四个R”作为甄别的准则,以确保我们要采取的方法是逻辑后果而不是惩罚。
逻辑后果的四个R
1. 相关(Related)
2. 尊重(Respectful)
3. 合理(Reasonable)
4. 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
“相关”是指后果必须是以行为相关的。“尊重”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且应该和善坚定地执行,而且对所有相关人员都是尊重的。“合理”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并且从孩子和大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合理的。“预先告知”就是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或你将会做什么)。如果遗漏了这是四个R中的任何一个,就不能再被叫做逻辑后果了。
我们来举个例子:
杰瑞想骑自行车,可是妈妈正要准备午餐,于是妈妈蹲下来看着杰瑞的眼睛说:“杰瑞,你可以在院子骑车,妈妈在厨房准备午餐,不过我能看见你,如果我看到你骑车到马路上的话,我会立刻收走你的自行车,半个小时之内不能再骑了”!杰克点点头说:“好的”!
妈妈在厨房窗户边关注着杰瑞,他很遵守,一直在院子里骑车,妈妈很放心!但4岁的杰瑞不会总在院子里骑的,过了一会儿,杰瑞果然骑出了院子到马路上去了,妈妈看到了后,立刻冲出去,然后和善而坚定的跟杰瑞说:“杰瑞,我看到你在马路上骑车了,现在我将收走你的自行车”,杰瑞不能接受妈妈的作法,于是开始大哭!妈妈说:“杰瑞,我知道你想一直骑你的自行车,不希望我把车收走,我看出来你真的很生气,不过半个小时之后你可以再见到它,而且我相信你不会再骑到马路上了。”半个小时后,杰瑞拿回了他的自行车,你们觉得他会不会再骑车到马路上去……?
大家来看看这个例子是否符合4R原则?相关,收走自行车的后果和行为是相关的;尊重,妈妈并没有批判或羞辱杰瑞,用的是和善与坚定的态度;合理,收走半个小时,不是一天或者一个星期,这个后果对大人和孩子都是合理的;预先告知,妈妈和杰瑞事先约定好的,所以这个例子属于有效的逻辑后果!
实际上,如果大人遗漏了四个R中的任何一个,而使得后果不再是相关的、尊重的、合理的、或预先告知的(情况允许时),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可能就是“惩罚造成的四个R”。我们把这四个R写在下面,看看它们与后果的误用有何联系!
惩罚造成的四个R
1. 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 报复(Revenge)—“现在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
3. 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的。”
4. 退缩(Retreat)
a. 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 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吃苦头不是逻辑后果需要的条件。例如,一个孩子可能很喜欢清理自己的课桌。(这很好,因为逻辑后果的目的是为了停止不良行为并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为了报复而给孩子造成痛苦。)因此,逻辑后果的另一个名称是转移孩子的行为。
转移孩子的行为
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有贡献的)行为时,它就是有效的逻辑后果。
马克上课时很不尊重老师、特能捣蛋、当老师要讲课的时候,他就大声说话。史密斯老师告诉他,必须把“我在教室里要举止得体,尊重他人”抄写30遍,以此作为惩罚。但是,马克不会很赞同的想:“哦,太棒了,这是我应得的,这会让我接受教训,再也不在课堂上乱说话。”相反,他感到的是反抗和愤恨,所以他根本不抄写这句话。
马克感到更加愤恨和抗拒,拒绝抄写。他妈妈指出,如果不抄,史密斯老师可能会加倍惩罚(不论那样是否公平),而且马克还可能被罚停学,马克说:“我不在乎,我肯定不写!”惩罚又被加陪到了120遍,妈妈也被叫去了学校。许多老师也同样相信,如果惩罚不起作用,那一定是家长不支持那个惩罚,在这件事情上,老师们倒是对的。马克的妈妈不相信惩罚的有效性。
在协商时,妈妈首先表明她同意老师的看法,马克的确没有尊重老师,捣乱的课堂。这种行为应该得到纠正。他认为逻辑后果可能会更有效,并且建议说:“由于马克做的事情使你的工作很不愉快,让他做一些能使你的工作更愉快的事情来弥补,怎么样?
史密斯老师说:“比如说?”
她建议让马克擦黑板、倒垃圾或者上课时教一部分的内容。
马克对这个建议非常感兴趣,插话说:“对呀,我可以帮你讲讲及物动词和非及物动词。
斯密斯老师说:“对,你的确掌握了,很多同学都没有理解。”然后,他看着马克的妈妈说道:“但是,他会因此很开心。”
史密斯老师不愿意按照这个能把不然行为转变为有贡献行为的建议去做,因为他担心这会奖励不良行为,并且会鼓励马克继续他的不良行为。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错误概念的例子。这种概念错误概念是:为了让孩子们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们感觉更糟。史密斯老师也是这些大人的代表,他们更看重的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而不是从自己的行为中学习。我要再说一遍,事实正好相反。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正如你将从后面的例子中看到的那样,很多老师发现,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为有贡献的行为,对于鼓励孩子停止或大人减少不良行为很有效。
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不能总是有效!或者说逻辑后果往往是经过拙劣伪装的惩罚,大人们要改掉惩罚的积习真的颇费挣扎,所以在正面管教理念里,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于解决问题!在这里我也举个例子!
大宝生病,吃药对他和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这里自然后果肯定是行不通的,逻辑后果在使用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惩罚,比如:你要是不吃药,我就取消你今天看动画片的时间;你要是不吃药就不能吃零食…等等!惩罚的长期后果刚刚有说到,我知道我不能这能这么做!所以我关注问题的解决,首先我跟他说:“浩浩,我知道这个药不太好喝,我也很希望你可以一直不用吃药,但现在你生病了,这个药肯定是要吃的,我们来想想办法,怎么样才能更容易的把这个药喝下去呢?” 他在想,但手还是捂着嘴的,我说:“要不你闭上眼睛吧!这样会轻松一点!”当我们只关注问题的解决办法时,孩子也会表现得很积极,于是他说:“我知道了,要不我一只手拿着蚕,然后再闭上眼睛,这样就好啦!”我说:“好的,那我们试试吧!”然后就有了下面这张图!
很多时候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或者说犯了一个错误时,我们不用总揪着那个行为或者错误,总觉得要做点什么才能让他长记性,其实如果父母们改变一下思路,启发孩子关注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是不是更能让他从错误中学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