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康熙皇帝的去世,雍正登基后,借着遵循老祖宗的规矩,要打发老九胤禟去西宁去充军,老九就借口托词,不想去,估计是换做任何一个皇子都不想去,在皇宫还可以享受优厚的待遇,出了京城那就是在遭罪,老九胤禟不想去,雍正也不批准他的请求,那么两个人就这样僵持着,慢慢地,朝廷内外就开始流传雍正凌逼阿哥们做一些他们不想做的事。
更有甚者,说是年羹尧,隆科多把握手中权利,可以为所欲为,不难想象,这些大多数言论都是在替老九说话,老九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仍对前景盲目乐观,心存侥幸,往前退三个朝代,北宋的苏轼他的文学才华很高,朝廷中有支持他的声音,也有反对他的声音,他就自求贬到地方为官,来造福百姓,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受百姓爱戴,时至今日,仍受许多老百姓喜欢,像苏轼这么聪明的人就不愿意停留在朝廷,可见朝廷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安逸。
做人就应该雪苏轼,虽然苏轼的许多成就我们高攀不起,但也可以学习一些皮毛,苏轼游历了大半个中国,领略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有机会我们也要去一下,在1725年,也就是胤禟生命最后的两年,雍正帝以胤禟纵容下人,骚扰民间为由,命都统楚宗前往约束。胤禟得知楚宗抵达,未照接待钦差大臣之例,出迎请安,这让雍正皇帝非常生气,胤禟心态高傲,暗地里说,与其这样对待我,还不如一刀子把握解决了才痛快,老九做事不稳重,任由自己的性子胡乱撒野,这对于他自己的未来,以及人生安全都会是一个不明智之举。
山西省有一个壮汉,侠义之士,因为胤禟之前救过他,目前了解到胤禟的处境不是很好,便打扮成商人,想要深处援手,帮他一帮,然而老九并不领他的情,这位状汉,通过其他途径,写信给他的太监,把信传到老九手上,老九看了信上的内容,把信又退了回去,他说我们兄弟关系很亲密,不存在争夺天下的行为,还说如果不走,就会派遣官差来捉拿他们,旁人都看不下去了,这可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接下来,老九胤禟的处境会特别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