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不错的电影皆是能引起观众某种共鸣或能带给观众某些特定精神慰藉的。所谓观后感,观而后感,重点在于感受。电影桥段来源于生活,浓缩成故事,因此观后感也因人而异亦并无对错——感受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个面向,方为某部电影于你之重。
电影《社交网络》、《中国合伙人》以回忆式倒叙手法展现了以扎克伯格、俞敏洪为典例的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国家的一代青年人走向成功的创业历程。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国人说“事半功倍”。别人的成功之路不一定适合你,但别人的成功经验却是你所能倚站的巨人之肩。汲取别人成功之法的事半亦能让你功倍。于电影而言,其可取之道有三。
其一在于凌云之志的迸发和坚持理想的砥砺前行,哪怕囿于幼稚思想而出现许多错误。《社交网络》中主角扎克伯格也曾因恃才傲物弄丢女友,因用黑客手段入侵学校系统非法获取女生信息而被人不齿。但当他决定要做facebook时便大步向前,持之以恒。在面对以后遇到的伙伴爱德华多·萨维林冻结资金、温克莱沃斯兄弟诉告时仍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中国合伙人》中孟晓骏、王阳、成东青缘于年少时对美国文化、美国生活的美好憧憬而疯狂学习英语。虽然是一种带有盲目崇拜性的盲目憧憬。在签证被拒,憧憬变成幻灭童梦而后破灭的时候,在所创教育机构被美国ETS控告的时候,三人依然毅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生活,是创造者亦是毁灭者,转变成前者的真谛在于砥砺前行。就像王阳说的那样“皱纹终将慢慢爬上你的额头,但千万别让它爬上你的心”,人生多歧路,你仍在前行?成功的路上,面对的不止是理想本身的实践困难,流言蜚语的力量更能摇曳前行者的身姿。“人不可能全然不顾外人看法,但也不必沦落到活给别人看。 需要时常拎出来检视的是在努力做更好的自己,还是在努力做他人眼中更好的自己”,如是说。所以,人生路上需怀揣梦想,砥砺前行。
其二在于实现理想道路上运用灵活性的变与不变,在于抉择路口的坚持与选择。《社交网络》中扎克伯格着力于facebook的建设时,虽然恃才而自负但却也懂得灵活的接受别人的建设性意见——简化名字、稀释股权……每一次虚心听取都是离实现梦想更近的契机。《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在赴美之梦因拒签而破灭的时候选择留校当老师,在因私自在外办补课班而丢掉工作走投无路的时候毅然决定办起了补习学校。孟晓骏在美国美好的梦想被骨感的现实破灭的时候选择回国,在知晓成东青和王阳办了新梦想补习学校时选择与他们一起实现梦想。成东青明了孟晓骏在美国受到的各种不尊重之后毅然决定让新梦想在美国上市……
是否愿意听取别人意见,是否愿意选择与当初梦想相悖的道路,这是同途殊归的原因。美好的理想终究要经过现实的稀释,之后的口味是否依然可口?而你是否还愿意选择饮下那杯稀释后的味道淡然的理想?机遇往往会无约而至,选择亦伴随机遇兀然出现,砸破曾经的天真,不留一丝分寸。这时,人的灵活性与前瞻性成为选择的关键。灵活性的获得主要靠日常生活中持有主见的思维性锻炼。前瞻性的获得主要平时对于政策、行业前景、人文社会的学习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此乃把握正确选择之所需二要素。
其三在于成功道路上对集体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伙伴的合力终究胜过一个人的竭尽全力。这也许才是这两部电影的真谛所在。《社交网络》我认为至少有两重含义。第一重,照应整部影片中扎克伯格所创建的网络社交软件facebook,成为整部电影的一条线索。第二重,所谓社交网络,是指网络式错综复杂的社交关系,成为点明主题的关键。影片中扎克伯格与爱德华多·萨维林共同创建了facebook,两人本是室友,又一齐为了理想所努力着,只因观点之差,爱德华多·萨维林冻结了仅有的facebook赖以生存的资金,扎克伯格又稀释了爱德华多·萨维林的股权,两人分道扬镳,最终法庭相见。扎克伯格受到温克莱沃斯兄弟的邀请,他们想与扎克伯格共同建立一个社交网站,最终却因扎克伯格的单干而合作破裂。温克莱沃斯兄弟因为facebook的出现而控告扎克伯格抄袭他们的点子,最终亦是法庭相见。《中国合伙人》的电影名便好理解多了,所谓合伙人,字面意思是共同合作,共为理想的伙伴。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三人在大学时便成为了朋友,在孟晓俊回国之后三人齐力创办新梦想教育补习学校,本是欣欣向荣的事业与和和睦睦的友情。直至孟晓骏提出让新梦想在美国上市,成东青极力反对,三人友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还好,也许是扎克伯格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许是各方都选择了原谅,温克莱沃斯兄弟得到了赔偿,爱德华多·萨维林被重新写入了创始人的名单。孟晓骏在成东青的新梦想被美国ETS的控告时选择冰释前嫌重新与成东青、王云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在知晓孟晓骏在美国遇到的各种不公平待遇时,成东青决然选择让新梦想在美国上市……
凡人和则事业可合则事业可成。古人谋求之事要讲天时地利人和,在某种程度上,人和是关键。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些渺小的。治理国家讲究民心所向,创办事业讲究众人拾柴火焰高,谋求计划讲究集思广益。社交关系像网络一样错综而复杂,如何处理好社交关系,如何与伙伴一起成功实现理想是需要静思的。至于与伙伴的友情,至少是落魄时不嫌弃,富达时不依赖。朋友之间既保持一定的独立又时刻准备伸出援手,有矛盾要及时化解,一齐共同砥砺前行。
这两部电影以名人亲历为故事原型,展现给观众两起成功实现自己理想的名人案例,给了观众很大的思考空间。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电影不是开门见山式、直抒胸臆式的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为观众的自我反思提供足够的能够作为思维导索的故事情节。换而言之要多给观众:where、when、what,少些why。你所获得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靠盲目听别人絮叨大道理而是靠自我的慢慢发掘,正如文科类学科所需的“悟”。
我所看到的面向中展现出的主题便是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坚持理想的恒心、灵活选择的远见、与伙伴患难与共的真心。除此之外,两部电影中还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句子,例如王阳所说“年轻的时候,我只想过一种生活,那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那些大多数人选择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这是对爱情观的启迪——平平淡淡才弥足珍贵。“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的往前”,这是鞭策你奋力逐梦……
快时代的街头涌入一批又一批急速前行着的连步子都没踩稳就急忙踏出下一步的人。无暇思考,不敢停歇。因为一旦停下,后面的人就会从他的身躯上踏过去……表情无喜无悲,一心只顾前行,就连与人交际也戴上了有色眼镜,一心只为利益的情感固执变成人世感情的枷锁桎梏。还好,有些许书籍些许电影正在以微弱的光芒唤醒当代人沉睡许久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枢纽。我也相信不是所有的作者、导演都被利益所蒙蔽双眼,当下也有许多人正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对这个社会的启迪——总会有些人是清醒着的,这两部电影便是清醒者对迷茫者的启迪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