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乡村专栏编辑:文言明语
推荐语:乡村里发生的小事情,却有着很好的道理。事情往往都是这样,看上去普普通通,很平常的样子,但是在作者眼里却是深刻的教训。有事例,有道理,有总结,有经验。
理事会乡村专栏推荐!
如果宝宝掉了一元钱,作为家长,大家会是什么反应?
时间定格在眼前的话,我们可能直接忽略:不就是一块钱吗,丢了就别找了,再给你一块!
要是在十年前、二十年前,也是小事一桩,那么,如果在四十年前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如果不小心丢了一元钱,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那首儿歌《一分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非常欢快的节奏,我是从小唱着它长大的。捡到一分钱上交是一种拾金不昧的品德,但搁现在,很多人捡到十元、一百元可能也不会交给警察叔叔。
提这首儿歌的目的,只是想说,我小时候家家都不富裕,生活水平和购买力并不高。曾有人做了测算,1981年的1万元财富相当于现在的255万元,即现在255万元购买力与1981年1万元的购买力相同。那时候甭说1万元,我们家每月能有几块钱算是很不错了。我只记得,那时候1分钱能买两块硬硬的水果糖,鸡蛋是七八分钱一个,猪肉好像是五六毛钱的样子,一个月都吃不上几回,父母买肉都是买肥的,炼成猪油平时炒菜用,肉渣包成饺子,吃一次要回味好几天。
上小学的第一天,我就丢了学费,丢了一块钱。有人可能问,怎么没有大人送送,顺道把学费交给老师呢?我们那时上学没有家长送,一是村子里自行车都不多见,更没有汽车,不用担心出交通事故;二是也没有拐卖儿童的,一家都是好几个孩子,结伴而行;三是学校就在村子里,家长很放心。自己背着娘给缝的布书包,抱着小板凳,跟在哥哥姐姐的屁股后头去学校,学费都是自然要自己拿给老师的。
教室的课桌是用几摞砖头撑着的一块块木头板子,板子上布满大大小小的洞洞,好木头都做家具了,差木料才当桌子面。可能第一次上学太新奇,又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玩耍,自己太兴奋,自己的学费没有第一时间交给老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放学时,老师点名,让没交学费的明天一定要带来,自己才想起这事。
我找遍了所有的口袋,书包里的东西全都倒出来,钱不见了。怎么也想不起来丢哪了,也许是捏成团塞哪个木头洞洞里了,也可能是自己掉了、让人捡走了。于是,老师也帮着掏遍了课桌上所有的眼眼洞洞,也没找到。一块钱的纸币,第一次拿这么大额的钱,竟然还没捂热乎,就飞了……
我不敢回家,抱着小板凳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徘徊。后来,不知是谁告诉的娘,她出来找到我,狠狠地揍了我屁股几巴掌,我疼得大哭。这是娘第一次打我,也是唯一一次,所以至今记忆深刻。父亲跟着娘过来,抱着泪汪汪的我,到村头买了一个小烧饼才把我哄好。
后来的学费怎么处理的我不清楚,老师再也没有跟我要过,我也没敢问,估计父母交上了吧。
前几年回家的时候,我把这件事情讲给娘听。娘说:不记得了,我竟然打过你?我记得打你哥哥的时候比较多。那几年太难熬了,孩子多,挣钱不易,光是吃饭穿衣就发愁啊,你们还要上学……娘有点苦笑。我轻轻地抱抱娘,如果不是生活太艰难,谁舍得为了一元钱打孩子呢!
这件事的教训,就是让自己后来无论每天有多少事,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处理了,害怕忘记了,造成不该出现的损失。一个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吃一堑长一智。这种做法,恰恰符合四象限理论,也算是一种巧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