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地理与世界霸权》,兼谈“地理决定论”

此书英文原版的名字是《Geography and World Power》,作者是近百年前的英国人詹姆斯·费尔格里夫(James Fairgrieve),2016年12月版的中文译者来自一位军旅作家。

看完内容,可能会觉得,“Power”一词,与其直译成“霸权”,不如换做“文明动力”更恰当。比如“世界地理与文明动力”,或者“地理与世界文明的动力”。因为,就内容而言,作者的着眼点,应该不是政权,而是促使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动力。译作霸权,恐怕与译者的行伍身份和偏好有关。抛开此一点主观性可能稍微带来的误导,译文在足以引起读者兴趣的程度上,展现出了原书的理性魅力。

粗略看来,这像是一本鼓吹地理决定论的书。

若细读一下,会发现,这其实……就是地理决定论。——尽管作者并不承认。反正我辈看完是这样的感觉。这当然有事后诸葛亮的原因,我等身处与作者相距百年后的现代科技社会,有幸看到更多作者未见的既成事实,也亲眼看到地理因素的影响程度正在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而发生变化,比如新近的雄安新区选址可以不在沿海而在内陆。

不过,“地理决定论”没什么不好。

无论哪种决定论都没什么不好。

因为这不是重点。

从一切结果回溯分析原因、找解释,找其中自己“喜欢”的地理因素,无论此种因素是否真的是起决定作用的哪一个,只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其独到、执着的眼光,看到其间严密的逻辑过程——提出一种观点(假说),并自圆其说(逻辑证明),又有实例证明(实证)——还很有趣,常常让人心领神会:啊唷,看不出,原来如此喔!

作为读者,恐怕不是要由某个别人来告诉自己一个结论或一件事是对还是错,而是要获得阅读过程中的“自身存在感”:感其理、有动心或想反驳等等。——重点是这些吧。

其实,看那些观点鲜明甚至偏执的书,较之滴水不漏者,常常更有收获。若发现两本观点差距很大但同样有诚意的书,则更有趣。比如英国人约翰·霍兰·罗斯写的《拿破仑一世传》与法国人艾黎·福尔写的《拿破仑传》,果然横看成岭侧成峰。

所谓矫枉必须过正,时常变换视角,从两个对立的观点来看世界,看的更清楚。这就像看辩论赛(包括夫妻吵架),观点越是对立,为了证明自己,双方就越是竭尽所能无所不用其极。而作为旁观者,因此也就了解的越全面,越能接近真相。——法院为双方律师提供充分的时间和舞台,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吧。

大致来看看本书写了什么:

1.   人们在天然地理条件下获得的能量(energy)是文明产生的决定力量,但是并非能量越多的地方越有利于文明产生。

能量(energy)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源,而一切能量之源是太阳。因而,光照越强,吸收太阳能越多的地方,人类越容易生存。比如非洲、赤道一代,可能是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区域。与之相反的,北欧等高寒地带光照少,能量少,人类生存艰难。人类活动出现的时间要晚很多。

但是,能量最充足的热带非洲却不是重要文明的发祥地。太容易获得能量,随时可获得食物且无需厚衣服保暖,也就没有蓄积能量的意识,没有克服困难激发创造力和严密组织能力的基础,即“缺乏使用能量的刺激因素”。因此不会产生促成文明产生并壮大的能量积累(非洲至今仍保持的乐观随性的人生态度以及涣散原始的社会状态,均与此根源性地理因素有关)。

而高寒地带当然也不能成为文明的摇篮,因为光照太少,太“缺乏能量”,生存过于困难,故初期发展注定缓慢,自然也不会较快催生文明。所谓过犹不及,能量过于充足与能量过于不足的地带都被文明的选址排除在外。

因此,介于其间的温和又不乏生存考验的地带成为古文明产生的首选之地。从地图上的纬度划分可以明显的看出,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渭河黄河一带、美洲玛雅等均在此类温带地区。

2.   沙漠催生文明。

没错,是沙漠。

这是因为沙漠围合的区域是免除周围各种威胁的最好屏障(沙漠是最难以逾越的),文明的产生因此可以获得必需的积累时间,获得慢慢储存能量汇聚力量并长期稳定发展的最佳保障条件。——当然,这些“围合的区域”也是有条件的,必须有水源,一般是大型河流,比如埃及,所在的部分尼罗河四周全是沙漠。中国若羌县附近的楼兰古文明也具有类似形势并可做同理的考古推测。

但是,水源并不能取代“安全”成为文明可以长期发展、稳步壮大的首要条件。

“安全”才是长期稳定的首要条件,而“长期的稳定”是人类生存活动发展成为“文明”的首要条件。水、充足的食物当然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但是,在影响以后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其重要性让位于“安全保障”。今天一些仍处于初期发展、渴望复兴壮大的国家,对于目前阶段只能依靠一个强力集权统治的辩护,或许也可以从这里找到一个论据支持。

与沙漠的作用类似,沼泽、高原山地、森林等也能起到类似的安保作用,只是保障程度略低。因此产生古巴比伦(沙漠+沼泽+草原)、中国(高原山地+沙漠+海洋)、印度(高原山地+沙漠)等能够较长期稳定存在的古文明,而“较长期的稳定存在”,既是如上所述之文明的条件;同时,也是古代文明的主要标志。

3.   海洋文明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代表的陆地文明。

成也围合,败也围合。

先天地理优势成就一个个伟大的古文明,但在“长期安定”之后,“围合优势”陆续成为安于现状、逐渐灭亡的主导内因。

古文明是陆地文明占优势的时期。古文明产生的区域都有围合的广阔平原腹地。因为广阔,则来自四周不毛之地的生存压力在此具有足够的缓冲和消散空间,人们没有继续向海洋拓展求生的动力。比如中国,东南部虽然有绵长的海岸线,但是海洋对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只是屏障的一种形式。海边已经是与天边接近的概念。

但是,海洋国家则把海洋看作求生的通道,看作起点。海洋不再是与沙漠、高原、山地等同的边界。

较之陆地平原,海洋的开拓当然困难,因此早期的文明注定延迟、落后于陆地文明。但是这种困难并非如沙漠般完全无法克服。如前所述,海洋也是一种“不乏生存考验又并非完全不可行”的地理区域。

由于努力克服了困难,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获得了开发更广阔天地的领先机会——外向型的海洋具有最广阔的空间以及将所有已知和未知世界连成一体的功能(现在,海洋的这一功能和地位被互联网轻易的取代),这是以内向型性为主的围合式陆地文明难以匹敌的。因而,初生的海洋国家即使当时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文明时期,却孕育了快速发展壮大的潜力,有更具前景的机会,代表了未来。因此,尚粗鄙生活着的欧洲岛国可以使陆地文明延续时间最长的庞大中国低头;即使尚处初级阶段的海洋国家在抵抗成熟的陆地帝国的时候,也表现出强韧的潜力,比如小小的雅典战胜庞大的波斯帝国,类似的弹丸之地日本使元朝军队数次无功而返等等。

海洋文明后来居上,先有以地中海为重心的罗马帝国灭亡内陆帝国波斯,后有西班牙、荷兰、英国相继崛起并依托海洋形成世界帝国,并通过海上贸易建立起各孤立世界之间的联系,彻底改变世界格局和历史走向。

罗马帝国可以看作依托海洋形成的小型世界帝国,或可看作日后海洋国家征服世界的预演:它利用地中海把雅典、罗马、迦太基、埃及、小亚细亚等相对孤立的文明关联整合在一起,并拓展到波斯、阿拉伯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不列颠岛等。而且,海洋国家的意识不同于陆地国家,海洋国家并不一味执着于领土的占领,罗马帝国始终以地中海沿岸为重心,对于领域向内陆的延伸并不热衷,这从它南面仅限于北非沿海、北面最多至欧州中南部即止、西部对西亚的统治长期羸弱等方面可以看出。后来的英国虽说在各地建立了殖民地,但是不同于波斯、蒙元、沙俄等典型内陆帝国,英国人更喜欢采取贸易手段,并不以直接的掠夺为主要手段,因此反而获得壮大的机会。并且,贸易的特点是双向的(掠夺是单向的),这也使本土国人不至于养尊处优而不事生产,进而失去发展的活力。——就此观点,最先崛起的西班牙重掠夺轻贸易而导致快速衰落的事实是一个很恰当的注脚。事实上,海洋文明很大程度上就是商业文明,这种形式的文明灵活性高,适应能力强,对于下游世界(其殖民地、附庸国或地位不平等的贸易伙伴国等各种形式)的“统治”因为更经济而更成功。处于逆境中的英国依靠强大的海上贸易能力最终战胜拥有整个欧洲大陆的拿破仑,也部分的证明了海洋国家以贸易立国的先进性。

海洋文明的发展思维与陆地文明的发展思维之不同,近似于商人思维与地主思维之不同,在今天的中国,则可类似于互联网经济与土地经济的区别。

现代西方国家主导世界的阶段,是海洋文明全面胜出的阶段。胜利者的团队中也包括现代日本。日本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学习、吸收并与西欧列强比肩,与其作为海洋国家先天的外向型基因密切相关——即使经过德川幕府二百多年的闭关锁国之后,潜在的、因先天地理条件而塑造的外向型意识依然强劲,可以迅速的苏醒。

4.   根据上述的逻辑实证,根据“地理条件”,似乎可以得出进一步的预言:

兼具陆地文明优势(广阔的腹地和资源)和海洋文明优势(宽广疆域两侧分别面向世界最大的两个大洋)的美国,最有可能建立更强势的文明并在世界竞争中胜出。——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

而且,同样基于“地理决定论”也可以大胆预测今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今日世界,中美或是争夺世界主导地位的两个主角,而美国的地理条件(或说地缘政治条件)显著优于中国,但也正因为过于优越的条件,基于类似“海洋文明生于忧患而陆地文明死于安乐”的道理,“忧患”中不断“钻营”的中国反而最有可能在未来取代“一片祥和”的美国(当代信息、网络的极速发展,消弱甚至改变了地理或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力,最有可能成为在忧患中突围的手段和机会)。只是是否就能随后成就更先进的文明,尚不敢判断。

以上算是关于《地理与世界霸权》一书的部分选摘介绍,其中有些是书中观点的再次翻译,有些则是作为一个读者受到启发而一时兴起的演绎。——翻译、演绎难免带有个人主观性,正确与否不敢说,也确实不知道。所幸如同本文开始提到的,这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这些翻译、演绎是否有道理、是否能自圆其说、是否有吸引新读者的东西。

是不是呢?不妨对照一下此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968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601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220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416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42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44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32评论 3 40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88评论 0 26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8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28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3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83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4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3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5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95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901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发誓要多读书,才翻两页就刷起手机;高喊“控制不了体重何以控制人生”,跑了两天步,就不想再继续。起床可以赖一小时,读...
    认真就好阅读 279评论 0 0
  • 简单介绍下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单一原则: 一个类应该是一组相关性很高的函数、数据的封装。 开闭原则: 拓展是开放的...
    拙峰朽木阅读 191评论 0 0
  • 仓央嘉措说过:这么多年,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我放下过天地,放下过万物,却从未放下过你。我行遍世间所有的路,逆着时光...
    九七先生阅读 15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