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
“守望相助”一词出于《孟子·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说的是古人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己亥末,庚子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随即一场全民参战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拉开序幕。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第一次看到这个词语的时候是今年春节的时候。年底几个昼夜的忙碌之后,所有的期盼尘埃落定,没有时间修整,即刻踏上了回家的路。此时的我还对疫情一知半解,直到回到家乡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请带好口罩,到这边量体温......”车站“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对回乡的所有人员挨个进行登记、量体温。
印象中,这个西北小城的人向来自信,始终坚信一切灾难都到不了黄土高原,多年的“自信”在此刻却土崩瓦解。出了站,站前广场更是没有了记忆中的小摊叫卖声,没有了熙熙攘攘的迎来送往,也没有了“热情好客”的拉客司机,甚至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也不为过。偶尔经过一两个形单影只的行人,却都裹着口罩,行色匆匆。而此时,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四字大标语,我的思绪也正是由此展开。
疫情的严峻性远远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连日来骤增的感染人数,军地医护人员的星夜驰援,无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而作为我们而言,能做的好像只有守望相助!大年初一,整个村庄的道路被管制,同时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村干部更是以身作则,冲在了乡村抗疫的最前沿,这个偏远乡村也随之在当地率先进入了“战时管制”状态。
一顶夏天遮阳的帐篷,一堆用于取暖的篝火,一张桌椅,便是村干部最初的“战场”,正是这简陋的临时设施,守住了一村人安全。后来疫情不断恶化,于是村干部就对“战场”进行了简单装修,用塑料布将帐篷围了起来,再安置一张床,便形成了一个临时住所。
平日里对村干部抱怨不断的村民,此刻似乎集体沉默了,然而沉默是短暂的。灾难无情人有情。打破沉默的是村民群里的一条捐款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下来的几天里村支书的微信钱包渐渐鼓了起来,村委会办公室也堆积了大量的防疫物资和食物。捐款多则两三千,少则一两百,这一切既增加了村干部的抗疫信心,也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考验。村文书曾坦言道:“没想到大伙这么配合我们工作,还为我们捐款捐物,我们一定会将这笔物资款用在刀刃上,保障全村人的安全。”
“虽然我们到不了疫情最中心,也出不了多大的力,但是我们可以守住自己的战场,不让党和政府分心,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抗疫最前沿”村支书向身边的志愿者说到,就在此刻,我再次想到了“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标语,一瞬间,对它们的理解好像更加深刻了。
海外华人华侨更是“守望相助”。战“疫”到了最关键、最吃劲的时候,医用口罩、防护服生产厂家虽然已经超负荷运转,但是受工人未完全返工和交通运输严重受限的客观因素影响,战“役”前线的防疫物资供应仍然紧张。得知这一情况后,全球的海外华人华侨纷纷站了出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不同渠道源源不断的将防疫急需物资运回国内。于是就出现了新的“网红热点”,各种硬核驰援更是戳中人心。海外华人包机运送口罩回国、“客机变货机”运送百万只口罩回国、“人肉背口罩回国捐赠”等等,着实让人心头一暖。
世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共同的敌人病毒面前,我们理应同仇敌忾,守望相助。截止3月2日,共有71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宣布向中国捐助疫情防控物资,彰显了疫情之下国家之间的“守望相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兄弟同心,其力断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捐赠防疫物资的同时,更有人文关怀。缅甸的大米、斯里兰卡的红茶、蒙古的3万只羊、“巴铁”甚至捐出了全国医院库存的口罩,这些雪中送炭的捐助,我们都将铭记在心。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事实的确如此,谁是最勇敢的人?我想除了那些身先士卒,奔赴战场最可爱的人之外,还有千千万万个或坚守岗位或身处异国他乡,但始终“守望相助”的人,我相信有他们的存在,战“疫”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