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王子
薇薇安·嘉辛·佩利是美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也是该领域的知名作家,《共读绘本的一年》是她的代表作,原版书名是《拿棕色蜡笔的女孩》,原版和中文版都保留了书名的副标——“孩子如何在故事中探索世界”。
全书的主角,是拿棕色蜡笔的黑人女孩瑞妮,但书中记录的每一个孩子都很特别,都能在李欧·李里奥尼的绘本作品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探索出自己的认知。
书中有个叫布鲁斯的小男生,被作者着墨并不多,比起主角瑞妮,就像跑龙套,但他在李欧·李奥尼的绘本《一寸虫》中,读出共鸣,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并解决了自己的难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童话外衣下包裹着什么
《一寸虫》是李欧·李奥尼的第2部绘本,是他面对工作、人生的思考和独白,用童话的外衣,裹着职场的内核,暗喻人生。
李奥尼在解读这部作品时说:
“我要生存,我也果真靠着告诉大家一些,他们并非必须了解的事活了下来,而这就是一寸虫所做的事情,他智慧地生存了下来。”
那个软弱可欺的小虫子就是李奥尼自己,那些鸟是他的甲方爸爸,测量是指他为甲方做的商品文案,夜莺这是那些挑剔、苛责的极端客户代表。
现实中,李最终辞去了原先的工作,转而全身心投入到绘本创作中。
李在美国设计圈非常有名,曾担任《财富》杂志的艺术总监10余年,不但本人非常有才华,而且慧眼识人,还是艾瑞·卡尔的贵人(《好饿的毛毛虫》的作者)。
艾瑞·卡尔初来美国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李介绍的,李还是第一个鼓励艾瑞·卡尔创作绘本的人,并且一直帮他约见编辑。纵然如此,李仍旧觉得自己需要一寸一寸爬出“森林”,鸟口逃生,探寻另一种人生可能。
二、《一寸虫》映射下的成人和孩子
简述下故事:
一条一寸长的小虫子,说服了众多小鸟不要吃自己,因为它可以帮助小鸟测量嘴巴、尾巴、脖子和腿的长度。夜莺让它测量自己的歌声,虫子假装一边测量它的旋律,一边一寸一寸地从他眼前逃跑了。
很多人听完这个故事,直观感受是“那些鸟真蠢”。我第一次读《一寸虫》,还不知道其创作背景,首先想到那只被狐狸从嘴下骗走肉吃的乌鸦。
薇薇安老师笔下的孩子,想法完全不同,认为那些鸟之所以那么好骗,是因为喜欢一寸虫,并不想吃它。
“因为鸟没办法自己测量”瑞妮说,“歌声是可以测量的,只要像音乐老师那样,把歌谱写下来。除非一寸虫办不到!”
小男孩布鲁斯立刻赞同:“对!一寸虫根本就不想做那种傻了吧唧的测量,他不喜欢这么做,所以他一直都不高兴!
就好像我不喜欢看图作文,可老师却一直说试试看,也许会觉得有意思呢,结果我从来都不觉得有意思,而且我连自己的画都画不好了,根本没法想自己要画什么。”
如果你总被要求遵照别人的标准做事,心中满是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就很容易代入一寸虫。
《共读绘本的一年》的作者薇薇安,由一寸虫联想到自己孤独与无奈,觉得自己的森林就是“教师办公室”,也终于“看到”了自己对布鲁斯的要求,就是另一种“夜莺行为”
她看到过,强制孩子完成一些写作要求,会令他们焦虑和紧张,不顾客观现实的要求,只会让孩子们受到消极影响。
薇薇安容许布鲁斯暂停写作,等到想写的时候再写,也许他能发明一种新的写法。布鲁斯的眼中透露出胜利的喜悦,宛若那条一寸虫成功逃出森林。
三、家长从《一寸虫》得到的警示
了解《一寸虫》的创作背景后,再读时感受就大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成人都既是一寸虫,又是夜莺鸟:
现实仿佛一根永远也啃不完的硬骨头,想要顺利、安然的生存,实属不易,面对生活中的夜莺,我们必须智慧。作为成人,面对孩子时,我们更像是夜莺:
往往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只是一味强制要求他们听话服从,挂在嘴边的“为你好”,究竟是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亦或是掩盖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无力和苍白?
《一寸虫》成为我重读率最高的绘本,每次读完我都要提醒自己:
当你是一条虫子时,请你多点智慧;
当你面对孩子时,千万要记得,不是每一条虫子都那么幸运,能从鸟口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