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樊登读书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AP2S44iFvsKMtAqU5mnMQ
阅读量:7.5W+
一、拆解标题
提炼金句,包装核心观点,明确本文主题,给读者确定性,从而激发读者认同。
二、拆解选题
调性匹配:樊登读书的定位是以成长痛点引发的情感共鸣与解决方案,包含自我成长、书籍干货、亲子教育和为人处世等方面。
这篇文章写得是为人处世的观点文,符合公众号调性。
本文主题: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先开篇开门见山,借用金句,直接提出本文观点:抱怨看似是发牢骚,实则伤人伤己,最终毁掉自己的一生。然后从两个维度正面论证:抱怨是一场可怕的自我欺骗和怨恨别人,最终会伤害自己正面论证观点,和一个维度反面论证:只有原谅别人,才能放过自己。最后总结强调文章观点。
三、文章布局
00 文章开头:首先用了两句话来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讲抱怨,对自己有害,然后借用曾国藩的名言来提出本文观点:抱怨看似简单,实则无形中伤人伤己,最终毁掉自己的一生。
开头技巧:展示文章的内容和价值。
接下来从两个方面正面论证和一个方面反面论证。
01 主题:抱怨是一场可怕的自我欺骗(正面论证)
案例1: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十分又才华,自己也甚是得意,然而考功名屡考不中,他成天抱怨别人,但从不反思自己,曾国藩知道后,痛斥了他,并告诉他抱怨是最没有用的事情。(正面论证抱怨有害)
观点:抱怨只会让我们把错误归结于别人,进行自我欺骗。
过渡句:遇事只懂得抱怨的人,是不可能有出息的。
案例2: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四处碰壁,但它从不抱怨,反而坚守自己的理想,修身立德,并在《论语》中记录。(反面论证)
观点:若总是抱怨,将永远无法成长。
金句升华主题:要知道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察己;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02 主题:怨恨别人,最终会伤害自己(正面论证)
案例1:一位女子总被梦魔所纠缠,一位方丈给了她一把钥匙,让她再做梦,可派上用场。女子再次做到熟悉的梦:黑暗的房子中管着她讨厌的人,她为了惩罚这些人,决定不开启这扇门,随着时间推移,女子的梦越来越重,待到最后一次做梦,女子鼓起勇气打开门,里面的人汹涌而出,才发现最后一个出来的是她自己,从此梦魇消失。(正面论证)
观点:我们自以为禁锢别人实在惩罚他们,实际上怨恨对别人没有多大影响,反而禁锢了自己的心,无限折磨自己。
通过金句升华主题:越是计较什么,越是被什么所困扰,越是怨恨什么,越是被什么所禁锢。
过渡句:怨恨与原谅只在一念之间,心中装满的是怨恨,最终伤害的永远是自己。通过过渡句引出原谅,从而引出下一个分论点。
03 主题:只有原谅别人,才能放过自己(反面论证)
开端采用名言,提出本节观点:原谅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过渡句:人之初性本善,机遇不同,人生轨迹不同,人心自然不一样,但无论是善恶对错,都自有因果。
案例:二战时,两名士兵与不对失去联系,食物只剩下最后一点,在两人好不容易逃过敌人追捕时,年轻士兵中了一枪,幸好只是轻伤,惊魂未定的两人痛苦不已。时隔三十年后,受伤的士兵才说,他知道开枪的是战友,战友为了母亲想活下去,战争太残酷了,他没办法不原谅战友。
观点:看似是原谅别人,其实是放过自己。
04 文章结尾:首先总结抱怨的坏处,只有停止抱怨,才能放过自己,然后借用金句提出,人生最好的方式是遇事不抱怨,时常反省自躬。
结尾技巧:引用金句,制造共鸣+梳理文章重点,强化价值。
四、金句收录
01 曾国藩说:“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02 《论语·宪问》中写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03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察己;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04 越是计较什么,越是被什么所困扰,越是怨恨什么,越是被什么所禁锢。
05 很多时候,我们看似是原谅别人,其实是放过自己。
06 当你学会放下别人的错,才能解脱自己的心,学会与自己宽容和解,才能发现人世间的无限美好。
07 向内寻求于心,向外寻求于道。
五、我的感悟
文章感悟:真实感受,抱怨负能量爆棚,对别人造成的影响远没有对自己的伤害大,对自己的伤害,不但让自己越陷越深,一直没有进步,还有可能让所有的人远离自己,没有人愿意跟一个负能量爆棚的人在一起。
写作感悟:本文采用经典的总-分-总框架,开头提出观点,用3个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进行总结,看似简单,但是要写好,案例之间的衔接非常重要,我还需要继续揣摩。
还发现一点,我目前仅仅会拆解观点文,对最近几天爆火的人物稿、故事类稿件,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还需要找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