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书籍信息:
作者:马克思 恩格斯 马列编译局编译
2015年12月第一版 定价:21.00元 人民出版社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创立了经济理论《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语: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卡尔·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第二、三卷)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 -- 百度百科
内容介绍与总结:
资本主义自从来到欧洲大地上,就不断地给世界带来极为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财富,但同时也制造了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不可调和的激烈冲突,到了十九世纪以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这种冲突到达了空前高涨的程度,各种工人团体和组织纷纷成立,并参与各种政治运动。在德国有两个主要的工人政党,分别是1863年在莱比锡成立的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以及1869年在爱森纳赫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
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受到其领袖拉萨尔的拉萨尔主义影响,反对暴力革命,主张争取普选权,通过议会斗争把普鲁士君主国家变为“自由国家”。为了实现普选,拉萨尔派对普鲁士政府有诸多妥协,比如支持普鲁士政府自上而下统一德国、主张在国家帮助下完成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和平改造等以及倾向独裁等。拉萨尔派犯有严重的机会主义错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给拉萨尔派的领导人写信,批判他们的路线原则。
德国社会民主党(爱森纳赫派)反对拉萨尔主义,主张坚持工人独立的立场,与专制政府作斗争,最终自下而上地统一德国。马克思和恩格斯与爱森纳赫派联系密切,并经常在理论和斗争策略上对他们提供支持。
随着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和1873年德国经济危机爆发,爱森纳赫派多次向拉萨尔派提议合作,以面对日益增加的压力,均遭到拒绝。但后来拉萨尔派领导人又主动要求联合。1875年,两党在哥达召开会议,并拟定了合并纲领草案《德国工人党纲领》,又称哥达纲领。
哥达纲领中充满了机会主义和对普鲁士当权政府的妥协,遭到马克思的强烈反对。他撰写了《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对纲领进行批判。
《哥达纲领批判》全面深刻地批判了拉萨尔主义,同时对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的路径,未来新社会的发展阶段、国家制度等都作了系统阐释,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及其特征的理论。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错误观点,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工人只有得到资本家的雇佣才能进行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因此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就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回避了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个根本问题。马克思还批判了拉萨尔主义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的相互关系问题上的错误。针对“公平分配劳动所得”“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平等的权力”等拉萨尔主义信条,马克思指出,“公平”是有阶级性的,在阶级社会中不存在各阶级都认可的“公平的”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将利润、工资看做是“公平的”分配,而这些对工人阶级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分配,因为资本家占有的利润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既然“公平的分配”是不存在的,那么“平等的权力”也就难以得到维护。因此,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所谓“公平分配劳动所得”只能是一种空洞的幻想。分配方式决定于生产方式,要改变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必须首先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在阐述未来新社会的分配方式时,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揭示并具体分析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区别的基本特征。马克思设想:“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这些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这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共性特征。但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在经济、道德和精神上都还带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所以消费品分配只能遵循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第二,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强调加强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马克思批判拉萨尔主义关于“对工人阶级说来,其他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的谬论在理论上的错误和在实践中的危害,揭露拉萨尔诬蔑农民是“反动的一帮”,“不过是为了粉饰他同专制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这些敌人结成的反资产阶级联盟”,并强调无产阶级与民主派小资产阶级、农民等中间阶级结成同盟军的重要性。马克思还批判了拉萨尔派用狭隘民族主义对待工人运动、无视德国工人阶级的国际职责的错误态度,指出没有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就没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第三,阐明了工人阶级只有消灭雇佣劳动制度,才能摆脱贫困和被剥削的地位。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把资本主义的工资现象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说成是自然规律,即“铁的工资规律”的观点,指出,把“废除工资制度连同铁的工资规律”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是“真正令人气愤的退步”。马克思阐明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指出,“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资本家使用劳动力的过程才是劳动。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能创造出比他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来。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而那个超过工资的更大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说明工人阶级贫困的原因不在于工人人口太多,而在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
而以反动的马尔萨斯人口论为依据的所谓“铁的工资规律”,把无产阶级的贫困归因于人口的自然繁殖,把资本主义特有的工资规律说成是“自然规律”,则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起到了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作用。因为,按照拉萨尔的逻辑,既然工资规律不是社会规律而是自然规律,那无产阶级就不必进行革命,搞经济斗争也是毫无意义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我即使把雇佣劳动废除一百次,也还废除不了这个规律。”
第四,论述了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的观点,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创立了一些消费和信贷合作社,通过这些合作社相互接济,减轻中间剥削,有助于改善工人一些生活。这种合作社是有意义的,它表明工人在“力争变革现存的生产条件”。但是,这种合作社的价值是有限的,不可能从中产生社会主义。当国家政权和生产资料仍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时,工人创建的小规模的合作社,不是被资本主义大企业所吞没,就是蜕变为资本主义企业。依靠资产阶级国家帮助的道路并不是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途径,而是历史的陈货,是拉萨尔从法国天主教社会主义首领毕舍那里剽窃来的,是要把工人运动“从阶级运动的立场完全退到宗派运动的立场”。拉萨尔派将“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作为改造社会的万灵药方,沉迷于改良主义幻想,实质是否定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强调,只有通过社会的革命转变过程彻底变革现存的生产条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
第五,阐述了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主义把“自由国家”作为党的奋斗目标,通篇不谈无产阶级专政和未来国家制度的严重错误,强调了国家的阶级性,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实现理想的具体道路。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因为,共产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不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而是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它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发产生出来。只有依靠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并运用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后才能建立起来。实行经济上的彻底改造,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革命转变过程,正如马克思深刻指出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ps:小册子页数不多但理论水平很高,我初读下来云里雾里,还需要再读。
2024/04/01 于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