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吃辣吗?
是无辣不欢,还是像我一样,一点辣都受不了?又或者是偶尔吃点辣,不敢吃太多,怕上火?
如今,中国各地都有很多和“辣”有关的店,麻辣火锅、麻辣小龙虾、川菜馆、重庆菜馆等等,一看名字,唾液腺就开始分泌了。
但你对辣椒了解多少呢?
辣椒是从外国引进来的,在明代时才被传入中国。
辣椒一开始并不作为食材使用,而是当作观赏植物栽培。
在北美、西欧人心目中,辣味是中餐的标志之一。
新书《中国食辣史》不只是讲述了辣椒的发展史,还从文化、阶级方面讨论辣椒「地位」的变化。
这本书严谨专业地分享了辣椒在中国400年的历史,内容通俗易懂,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文末还列举出参考文献(史籍、小说、论文、数据库等)。
这不仅是一本学术研究成果,也是我们普通人都能轻松读完的科普书。
封面设计精美,采用了封面压凹、烫金工艺,有红点奖设计师顾瀚允亲自操刀,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当我收到新书的时候,抚摸着封面上凹凸字体,虽然看不懂,但感觉像是一个召唤,让我迫不及待翻开新书。里面没有插画,全是字儿,但不妨碍你花两三小时静静读完。
我当初选这本书的初心是,希望多了解食辣文化,知道为何四川人、重庆人喜欢吃辣,为何广东人觉得吃辣吃多了会上火。
如果你对吃辣、辣椒文化感兴趣的话,可以和我一起读一读。
中国食辣的起源
辣椒原产美洲,当初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是辣椒传播到全世界的一个契机。哥伦布和船员发现这个新食材,和已知的胡椒很不一样,但依旧固执地称它为胡椒,这就是欧洲普遍将胡椒成为pepper的来源。
看来,当我们接触到新事物的时候,未必能带有开放、批判性的思维接受它们,以此为警惕。
辣椒传入中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续了将近200年,最早的中文文献记载出现在浙江,是浙江文教比较发达的缘故。
明代时商人留下的资料不多,与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文字传承的原因有关。
豆奶小姐庆幸现在互联网发达,我们可以很容易在网上、电脑、手机上保存自己的文件,多年后依然能找得到。
当中国人一开始接触到辣椒,首先是被它鲜红的外表所吸引,觉得可以当作植物来观赏。
到了明末清初时,中国人把辣椒当作一种草药加以利用,主要是外用涂抹为主,极少文献是记载内服的。
为什么多以外敷为主?这和中国人谨慎的性格有关,当我们不懂得一个事物的物质特性时,会仔细研究,有足够的经验才会去使用。
当辣椒的药用价值被肯定时,陆陆续续出现在一些地方的“药谱”中,使用范围不多。
中国人给辣椒起了很多名字,这和地域文化有关,流传较多的是番椒、秦椒、海椒、辣茄、辣子等等,书中有长篇幅的介绍。
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根据联合国粮农署的资料,中国辣椒产量排名全球第二,但远少于印度,为什么呢?
根据笔者的记录,中国是一个吃辣普遍、吃辣人口数量日益增多的国家,但总体上并不能很吃辣。像印度、墨西哥、东南亚国家,他们吃辣的程度大大超过中国。
豆奶小姐作为广东人,从小几乎不吃辣,遇到别人奉劝吃两口时,总被辣的眼泪直流,要好久才能缓过来。去过两次泰国,都没有很喜欢当地的食物,又甜又辣,真的吃不习惯。
每次吃辣,我都觉得自己的舌头、口腔都痛的不行,特别热、特别不舒服,现在看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辣不是味觉,而是一种痛觉。
辣椒的辣素是辣椒素,只有茄科植物辣椒中有,像圆椒、彩椒都没有辣椒素。不管有没有炒熟的辣椒,都很辣。
蒜、葱、韭的辣素是蒜辣素,分子式和辣椒素不一样,但吃起来都有刺激感。蒜辣素一旦受热,容易被分解,所以炒熟的葱和蒜就不太辣了。
姜的辣素成分很复杂,不单纯是触觉。
花椒的麻的感觉,也是一种触觉。
辣椒开始被食用的背景,其实是和缺盐有关。老百姓没有盐,很难咽下一大碗饭,于是辣椒出现了,一种有刺激感的食材,能和其他少量食材炒在一起后,变得特别下饭,深受南方山区贫农的欢迎。
但辣椒就被打上了“穷人的副食”阶级标签,难登大雅之堂,连曾国藩偷偷吃辣椒,也不能对外说出来。
中国文化中的辣椒
辣椒,超越了食物本身,代表了一种文化。
当你说一个人很辣的时候,其实是代表性格泼辣、果断、勇敢,从古时候的辣手、毒辣的贬义,到如今的褒义,变化非常大。
此时的BGM可以是一首《辣妹子》。
辣椒还和中医文化有关,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编著的《中华本草》里记载了辣椒入药的临床方法,能治疗腰腿痛、一般外科炎症、冻疮、冻伤、外伤淤肿。
像四川人,会觉得辣椒能祛湿,但广东人会觉得吃辣吃多了会上火,这和地域气候有关。
辣椒与阶级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吃,是人的基本欲望,但在中国古代,贫穷阶级的老百姓三餐不饱。然而讲究饮食的贵族,却持有“君子远庖厨”的态度。
自从辣椒传入中国后,深深地改变了老百姓的饮食生活,更是改变了阶级文化。
辣椒和以辣椒为主要调味料的菜,属于江湖菜和庶民菜,是传统中国社会底层的饮食习惯,贵族不吃、也看不起。但在改革开放后,辣椒开始流行起来,食品逐渐走向工业化和商品化,味觉特征强烈的调味品吸引大众采购。
辣味零食容易保存,辣酱等调味料容易下饭,吸引小孩、主妇、白领等人屯起了辣条、辣椒酱等。
因为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辣椒对于中国,土豆对于北美和西欧,都从穷人食物衍变成大众食物,在新时代下有了新的文化标签。
在新出炉的薯条上撒下辣椒粉,应该是很多人的最爱吧。
THE END
这本书还讲了很多有趣的内容,比如为什么在中国,食用辣椒首先出现在贵州?中国作为辛香料大国,辣椒和其他香料的引进历史,有何不同?移民的口味是什么样,辣椒扮演了什么角色?
我给这本书打出了8分,很推荐你们去读一读。
看完了这本书,你会对辣椒有更多的了解。只有了解了食材,才会更理解和感恩眼前的美食,对不?
with love,
豆奶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