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小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快点长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可是后来长大后却发现,想被宠成孩子,是多么难得的事。
01
今天在网上看到了一段采访视频,被采访的对象是几个上小学的10后。
记者问:“你对90后现在还过儿童节是什么看法呢?”
“他们是小孩吗?我觉得不应该过这个节日”
“可能他们也想回到童年吧”
“他们不配过六一,应该好好去上班”
“我觉得挺正常的啊,回忆童年不挺好的吗?”有的学生说的很暖,但是有的也很扎心。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自己觉得自己长大了?没有了青春?是高中毕业?18岁成年后?还是大学毕业正式工作后呢?
我想大部分可能是在大学毕业后。
在面临着迷茫、抉择的时候,突然的那一刻,我们觉得自己长大了。
02
还是记得在22岁生日的时候,我的生日愿望就是让自己不随波逐流,不要让自己变成曾经最讨厌的样子,可是后来生活却无情的告诉我们那是不可能的。
长大后,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压力、为了工作、生活疲于奔波,很多人都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样子,或者是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类人。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毕业后通过努力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这是少数。
“有人狼藉江湖,有人寒窗苦读
有人阿谀奉承,有人早已麻木
有人嫌贫爱富,有人唯利是图
有人精打细算,有人满不在乎”
之前曾在抖音上听过叫《有人》的一首歌,很喜欢,诸多感慨,写出了很多人的故事和机遇,道出了世道的复杂,表达了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内心的坚持和一种潇洒释然的态度,让人豁然开朗。
很久前看过一句话:“80后忙着结婚、离婚;00后忙着恋爱,而90后这两样什么都不碰,忙着搞钱!”
小时候我们总以为长大离我们很远,可是长大后发现,童年的那些人、那些事离我们越来越远。
同样的事,我们有了不同的理解,就像小时候我们喜欢喜羊羊的聪明,长大后却羡慕灰太狼和红太郎的爱情一样。
在不觉间,也变成了00后、10后口中的叔叔阿姨,听着就像90后当年看80后一样。
03
在上小学、初中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好,因为个子不高,坐在前排。
属于 “假小子”的性格,经常爬房、玩陀螺、手枪、打篮球,课间和小伙伴一起跳房子、跳皮筋和丢沙包。
最开心的就是放学后玩角色扮演,装扮成公主或者是卖水果的老婆婆。
还记得当年的单机游戏小霸王和最初版的拳皇吗?还记得当年我们在学校小卖部吃着5毛钱一包的辣条和六小龄童雪糕吗?还记得当时我们写日记、记歌词一本又一本吗?
小时候看鬼片怕的总是身边抱着小被子,一遇到恐怖情节,就用被子捂住眼睛,直到害怕的情节过去,长大后,看都不看,因为更害怕了。
以前放学还总是玩弹珠,先在地上挖个洞,看看谁先把弹珠弹进去;还会从家里拿出塑料盆扣或不扣在地上,在里面比陀螺,看谁的战斗力更强、持久力更好;还会玩卡片,看谁能赢的卡片更多。
以前写完作业,就会看动画片。
中华小当家、陀螺战士、四驱兄弟、一休、黑猫警长、葫芦娃、阿凡提、大耳朵图图等等看的津津有味,我想90后的大部分都是看过的。
04
12年上了大学,我学会了珍惜时光。没有懒散,没有旷课,也没有挂科。
当选了学习委员,也兼职各科课代表。
加入了很多社团,但是唯一坚持下来的,只有百川通讯社。成为了记者站的一员,开始写稿、采访,那时还想着考个记者证,毕业后去报社,但是因为现实原因,这一点并没有实现。
至今还是特别感谢当时社团的吕老师和华姐。是他们教会了我采访、写稿件还有一些人生的道理,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一转眼,毕业两年。
工作后一直感叹:为什么时间不能慢一点?要是有奇异博士的无限宝石就好了,可以穿梭、冻结时间。
高尔基曾说过: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将来的你肯定会感谢曾经奋斗的自己。
05
以前曾听别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是我认为不是,其实我们是负重前行的一代,活的最累的一代。
工作不敢轻易辞、不想恋爱、结婚,最怕的不是年龄的不断增加,而是在不断增加的年龄后面,我们还是没钱。
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轻松二字。
之前曾在书中看过,成年人每周必须要独处七小时以上才能缓解压力。
在每天面对的压力面前,我们不断的给自己带上一层层的面具,也许只有在下班后一个人的时候才会卸掉全部的伪装吧。
希望90后不要认输,即使在生活的层层重压下,保持一颗积极向上、乐观的心。答应我,好吗?不要怕,既然已经退无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