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认知觉醒》第五篇笔记,关于行动力。
拖延是很多人的毛病,如何克服,靠意志力、靠自律失败的话,可以试下下面几个步骤。
1、每天早起都是重启的机会,请珍惜
不管昨天经历了什么,经过一晚的睡眠,精力总会得以“重启”。
注意力遵循“增强回路”这个规律,就好比两个小孩子发生了争执,一个人打了一拳,另一个人就更用力地踢一脚,他们每一次的反应都会比上一次增加。
所以每天早上活动的选择会影响注意力增强的方向。
情绪一旦适应了轻松有趣的状态,便会期待获得更多轻松有趣的信息,这样一天才刚开始,注意力就受到了影响,再面对困难、枯燥的工作时,就不容易进入状态了。
所以,如果我们早起刻意去做一些读书、锻炼等希望自己去做的重要工作,那回路就逐渐增强,行动回路一旦增强,我们就更容易进入效率高、充实的状态。
2、清晰力才是行动力
但往往准备了第二天早起要去做重要的工作,但是醒来又拿起来手机,刷视频一眨眼半小时过去了。
知道和做到的距离,差了一个清晰力。
也许你脑中想到的“重要事情”是一个大致想法,你并没有想清楚明早起床后读哪本书、从哪开始、读多长时间。
行动力怕模糊,如果我们的头脑中一直有很多模糊的选项存在,我们就要花心力不断做选择,而做选择是一件非常耗脑力的事情。
我们的大脑有可能为了省点力气,而不自觉地选择那个它熟悉、确定的选项——做那些轻松、愉快但不重要的事情。
3、建立清晰力的好方法:写下来
清晰力的建立并不复杂,做到这三个字就可以实现:写下来。
写下来,就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什么事情重要,即使不小心被各类消息牵绊,也能在自我提醒下快速跳出来,这一切得益于清晰力。
清晰力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4、人生的成长也是源于“想清楚”
当你陷入怠惰、懒散、空虚的情绪中时,往往也是因为你的大脑处于模糊状态。大脑要么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要么同时想做的事情太多,无法确定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要么知道目标,但没想好具体要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去实现。
有一个好方法:也是写下来。拿出纸和笔,写下目标和时间。认知越清晰,行动就越坚定。
5、想不清楚怎么办-先干起来
成长中有一个悖论:这真是一个成长中的悖论: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
不要太在意成长中的得失,不要因为担心付出没有回报,而不愿行动,停留在原地。
因为,在能主动做成一件事之前,我们眼里的世界是二维的、扁平的。然而在能主动做成一件事情之后,我们就能够从侧视的角度,看到三维的、立体的世界,才能注意到人与人在认识水平上的差别。
也就是你觉得学英语没用,是因为你看不到生活中有需要英语的地方。只有英语学好了,和英语有关的机会才会慢慢地出现在你的周围。
你觉得这件事情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似乎看起来没什么用,那是因为你根本没进入那个世界。
所以,当我们绞尽脑汁去想却仍然想不清楚的时候,不妨依据前人的假设先干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接近目标的本质,才能想得更清楚。
6、没到突破阈值前,不要轻言放弃
广告行业就存在阈值效应:广告投放不足时不会产生多少效果,要让受众对广告做出回应,就必须让广告投放量超过阈值。
所以很多时候,行动之后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不妨再坚持一下,也许还没突破改变阈值。
因为付出的努力必须达到某种程度才能影响一个体系,而努力程度低于这个阈值时,你的行动就会收效甚微。
所以,持续行动,直到我们在行动时也应如此,我们要专注、要持续行动,直到突破阈值,这样才能看到更高层次的风景。
就好像养成一个xi惯需要18到254天,而并不是21天。
就好像我现在自媒体数据惨淡,但我仍然坚持,因为我坚信我突破阈值了,一定能看到更高层次的风景。
7、知易行难怎么破?
知行合一是很难的一件事,要不然怎么会“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如何破解:直接去做。
只有直接去做,经过大量的练xi,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不关联的神经元受到反复刺激之后产生了强关联。
如何开始,可以参考微xi惯,制定简单、不消耗意志力的微xi惯,然后一直做下去,就能使大脑的神经元产生强关联,内化成你的xi惯。
(具体方法可以见我前面的《年年立Flag,今年再也不会倒了》)。
关注“晨心cici”
一起读书一起成长,不负晨星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