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自嗟叹,世间有味是清欢——品读苏轼的《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乌台诗案”的劫难彻底改变了47岁苏轼的人生轨迹。对苏轼而言,锋芒尽显的锐利不是给自己的人生命途涂抹上光鲜亮丽的色调,反而让自己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牢狱之灾后的劫后重生,让苏轼对官场仕途和社会世情有了更深的了悟与觉解。
芸芸众生置身于宇宙间,只是一个渺小的存在,无法真正意义上掌控自己的命运。不过,人生苦短,如果非要说上帝存在的话,那他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他为你关起一扇门时,肯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子。被贬黄州,对于士子的苏轼来说,是一大灾难。但是,对黄州自然山水风物的发现,以及把生命安放于其间时,苏轼完成了华丽的人生蜕变。“仕途不幸诗家幸”,从庙堂之高走向江湖之远的黄州,天地风物涵养了苏子不一样的心性,随之成就了世界文坛的巨匠。有了文人的苏轼,世界文坛的天空就有了一颗璀璨的星星,光照东西,闪耀千古。他从歌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到参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从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前赤壁赋》,到描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后赤壁赋》一路吟唱,抑扬顿挫、低沉高亢响彻黄州的天空,唤醒沉睡已久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与家喻户晓的名篇相比,同样作于黄州的《临江仙》虽少却了些许的光芒,但品之同样能够从中间窥见苏子的人格与性情。
人到中年,爱妻亡故、仕途陷入绝境,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有击垮苏子,他依然豪迈洒脱,面对人生的困境能泰然处之,这种通透而豁达的秉性在短词《临江仙》中可见一斑。品读文字,言辞间少去了昔日的犀利与棱角,增添了更多的淡定从容。上片以浅近的文字描写了一幅寻常生活的画卷:前两句写自己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之所以如此钟爱于酒,个中滋味只有苏子解得其中味了。“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出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而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后三句描写了一个极富生活情趣的生活场景:三更到家,童子已经酣然入梦,且鼾声如雷,几番呼唤也没有唤醒童子,词人只好拄着拐杖站在江边听着滔滔江水翻滚之声。寥寥数语,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夜半三更甘愿受江风之侵也不打扰童子的美梦,其间折射出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夜静人寂的境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为下片书写人生的反思作好铺垫。开头两句不再拘泥于自己个人荣辱得失感喟,而是以一种大视野、大境界思忖带有普适性意义的人生话题。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的不顺,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困厄并非只有自己遭遇,每个人都将面临,只不过经历的方式和承受的程度不同而已。既然如此,要让譬如朝露的人生之旅轻松惬意,该放下就应该放下,该远离就必须远离。少去了专营之心,就多了几分坦然,也就没有太浓烈的患得患失之思的叨扰。两句诗化用《庄子》之语,其间蕴涵的着对生活和人生的参悟。第三句表面是写景,但景中蕴情,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情,其中带有鲜明的词人主观情感的印记,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是引发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的表征,象征着词人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最后两句浅语明志,是词人从儒家入世走向道家出世的宣言,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传达出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人生充满劳绩,不是一味怨天尤人的嗟叹和愤懑,应该转换一种生活的方式。既然魏阙诡谲云涌,何不纵情山林,侣鱼虾而友麋鹿,享受清风明月,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黄州的历练,人到中年的苏子已经从狭隘的自我中突围。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在黄州山水风物的浸染中不再那么炽烈。对生命的参悟和人生的觉解,让苏轼对世情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而远离皇城自由自在的生活,尽管清苦平淡了许多,但是远离纷纷扰扰的尘世,没有了勾心斗角的驳杂,坦然中的随性,还是别有情味的。无案牍之劳形的生活,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悠游山水,感受淳朴的民风,享受质朴的民意,这对旷达的苏子来说真的是上苍对自己最大的恩赐。“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居闹市无亲朋”,写尽世态炎凉,但是东坡先生远居黄州,却仍然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关心,与当地官民亲如一家的交往,更让他感受到浓浓的温情。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元好问对苏子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身处中年,生活的重担要自己扛,人生的大志也当到了“水落石出”之时。可是,对苏子来说,一切都偏离了正轨。既然命运如此,只能勇敢面对。苏子以他的真性情为世人树立一座如何面对苦难,如何实现从苦难中突围丰碑。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城南分校 陈士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