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神州大地古城,古镇,古村游,只要是经过商业开发的,给人的经典印象往往是这样一幅场景:古老的建筑托起千篇一律的现代商品,所谓的制式美食,品目繁多的客栈。传统的审美探寻及潜藏于时间背后的文化因子往往淹没在浮躁交易的浪潮下,耳目所闻所见,常常让人扼腕叹息。
我手拿一张拜帖(门票),看着一个娇俏的身穿复古粉红衫裙的女孩子打着一杆绸制蓝色三角镶花边导游旗,周边围满了喧嚣的游客时,心里就对洪江古商城的游览勾勒了如上景象。事实果真如此吗?
潘存德堂,潘氏家宅。有一灰衣小帽极伶俐的后生肩搭一条白色毛巾迎了上来,竹板打起:“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呐?打尖是什么鬼?—吃饭喽。要住店的话,有上房一间,您瞧瞧?”大伙一阵哄笑,心情愉悦地来到天字一号上房。这天字一号上房木制雕花大床,绸缎的帐,柔滑的丝棉被,洗漱用具规整。床侧靠墙处书桌古雅,灯盏,笔墨纸砚样样齐全。外面还有一个套间,宽大的罗汉床上中隔小几,上有棋盘一个,两篓棋子,想二三友于此品茗对弈,不亦乐乎。
古城里各种商号是最多的。油(桐油)号,木行,米行,布庄,药号,金号,商行,钱庄,票号,银行,会馆分布在沿沅江和巫水的大街小巷里。有别于他处建筑的特点是各家封火墙极高,多呈一定弧形,墙体光滑无开窗,墙内一般有二进,二层木制房屋,天井狭小而高深,当地称“窨子屋”。格局是北方四合院,但高而瘦窄,可能和本地气侯炎热多雨有关,也兼有防盗功能。导游介绍说夏季屋内气温比外面低六度印证了我的揣测。而在苏州会馆的正堂中间,一条幽深凉浸的砖砌地道直通江边,可见此地经商的特点。
行商免不了要和镖局打交道。忠义镖局的字号就是“忠人之事,义行四海。”一番主顾之间的对答后,讲定了酬金条款,辚辚的车马声滚动起来。趟子手在前吆喝开道,镖头,镖师押车于后,一句“走镖喽……走镖喽!”响彻云天。大人小孩们看着新奇热闹,女儿兴奋得直跳,一连看了两场。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洪江报纸的发行,有十八类报纸之多。最早的一份报纸是“湘西王”陈渠珍一九二五年所创。他曾经有过一任书记,就是著名的文学家沈从文先生。沈先生在投身军旅中第一次在他这里接触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陈本人喜好收集各类古董字画,而保管人恰恰正是沈从文。后来沈提出要靠一支笔去北平打出一片天地,又是陈提供了最初的资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湘西少了一个小兵,而中国和世界从此多了一位文学巨匠。陈渠珍允文允武,所作的《艽野尘梦》一书以亲身经历反映了清末民初的藏地变迁。所以,当身着民国长衫的讲解员侃侃而谈时,我的眼前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两个鲜活的面孔。湘西!
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厘金局的一场表演了。厘金局是清中晚期的一种税收机构,是典型的“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型过路税关,它的开征竟撑起了咸同年间湘淮两军的军费开支,可见其雁过拔毛的厉害。戏的情节很简单,局官员对一位桐油商人的销售额逐月递增,利润越做越多殊为不解,于是升堂询问,以下是他们的对话:X商,你桐油价格不比别人便宜,质量不比它人更优,为何还如此畅销呢?大人请看,X商呈上一个油桶,打开内里,桶比传统油桶要深一二分,这样,用相同的价格就可买到相同质量更多容量的桐油了,我的生意怎能不火爆呢?所谓做事先做人,只有本着让利于人的商业规律,才能让钱财如水而来呀!好一句“做事先做人!”道尽了人生,超越了经商,可谓字字珠玑。在厘金局这种鸡骨头上刮油的官办机构来讲人生规则,真是辛辣无比的讽刺。
一个半小时的参观游览就在这起起伏伏的商业活动表演中进入了尾声,真是一场耳目一新的畅快体验。正如洪江得名的由来一样,巫水,舞水,沅江,三江合一,宛如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