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女子服饰样式多,变化大,可谓是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自汉唐一来就已经独树一帜,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历代以来变化不断,各成品牌,如今以来还能复古返真,可见传统服饰已成为独树一帜的品牌,就像秦汉服饰、隋唐服饰、明清服饰、民国服饰…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更是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汉的“凝重”,唐的“华美”,宋的“素雅”,明的“繁丽”,清的“纤巧”,都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
从服饰的演变中,我们可以隐约窥探到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及服饰文化的日趋成熟,还有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品牌建设。
下面我们具体来说说其演变的过程:
秦汉妇女礼服,以深衣为尚。长沙马王堆汉墓女主人在帛画中的着装形象是极为可靠的形象资料。
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而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赵飞燕的“留仙裙”,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百褶裙。
女子服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作为礼服的深衣,一是日常只用的襦裙。
深衣。秦汉妇女以深衣为尚,衣襟然转层数比战国时的深衣有所增多,下摆部也有所增大。
襦裙。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流行,穿这种服饰的妇女逐渐减少。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为尚儒斜领、窄袖,长仅及腰间;裙子是有4副素绢连接拼合而成,下垂至地,上窄下宽,不是边缘,裙腰两端封釉卷条,以便系结。
而身份不同服饰也有所不同总之变化万千,这里就暂且说到这里。
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女服多用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以轻薄的纱罗裁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都在两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随着手臂的摆动而不时飘舞,非常美观。从大量图像来看,唐代妇女在各种场合,如劳动、娱乐或出行,都喜用披帛作为装饰。隋、唐时期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以上身着襦还、袄、衫,下身束裙子。(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有些类似现在的背心。宋装继承唐装遗制,女服仍以衫、襦、袄、褙子、裙、袍、褂、深衣为主,都是命妇之服。
明朝女子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
清朝满族女子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汉族女子则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照片考证)
清末民初,女子服装仍沿袭清朝民间服饰,保持着上衣下裙的形制。达官贵人的少奶奶们多搭配绸缎罗裙勾有织金的花绣,而普通百姓则配以粗布裤子。
等到了民国,服饰由繁化简,服装融入不少西洋元素,日趋华丽。
民国初期的学生装以淡蓝色的布上衣为主,旗袍式领口,衣长不过臀,喇叭形露腕的七分袖,衣摆多为圆弧形略带收腰设计,下身搭配深蓝色裙装或者黑色百褶裙,不带花纹修饰,以朴素为主。此种装束最初由北京上海的女学生倡导,而后蔓延至知识女性及家庭主妇,掀起一股“文明新装”风。
至此服装的发展到了一个平衡的阶段,前前后后变化不会太大,相对稳定,现代则是诞生了很多服饰品牌。
(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