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很多人知晓心理学,都是通过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恋母情结”“梦的解析”“现在的问题是童年的创伤造成的”“潜意识”等等,小掌柜本人是更喜欢“人本主义”的观点,强调人这一辈子应该是追求实现自我的同时,尊重生命的价值,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永远保持着兴趣和谦虚的态度,生活就会幸福,但不可否认的是,弗大牛确实造起了一股心理学的热潮。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里核心的一个观点是:潜意识的存在,让我们有时候也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大家常常说:“知道”和“做到”是有差距的。某一层面上,也在说明大家是能够意识到自我的无法控制性的。所谓的“感性”和“理性”,也是从另一层面对自我控制与否的分类。但潜意识是测不出来的,你不能证实它的存在,你也不能否认它的意义。“梦是通往潜意识的阶梯”,但解析梦境不一定能带领我们通往你的真实。当然主要是因为我不会解梦,所以我从不到处宣扬解梦的神奇。
本我-自我-超我
心理咨询的对象,往往是自我产生了问题,它不够坚定,不够宽广,当然没来咨询的也不代表一定是没有产生冲突的。冲突的产生源于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失衡。本我代表了人的本能要求,自我代表现实性,超我代表我们内心中良心和道德。在这三者之中,自我是最辛苦的,它要适当地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接受超我严厉的监督,还要衡量现实世界的形势,然后决定采取何种行动。因此,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文明和社会的要求下,我们必然要去遵守一定的规则,当内心的想法与这些规则冲突时,本我与超我矛盾激烈时,我们习惯上的做法是将其压抑以致后来连自己也不认识或不承认自己了。有时候,我们把规则看得比自己还重要。
当然,以上并不是在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基于一个心理分析学派的理论观点,揭示一些现象: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很多人,很多事是我们无法理解的,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无法主宰。
但是。。。。。
这个世界对待你的方式有一部分是你教给他们的。从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来看,人存在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投射”,分为“外投射”和“内投射”两种。“外投射”指的是当自己无法接受自己内心的某种欲望、冲动或意念时,就把它投射到别人的身上,认为是别人有这种欲望、冲动或想法。 这就是很多家长打着为孩子好,很多恋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变相满足自己的需求。“为你好”,他有时候是为了自己。
进化就是这么神奇,让人找借口都这么绕弯。找借口的目的是为了自我保护,而“自我保护”是任何时候人的自动式反应,当然这也是进化的馈赠 。另一方面,自己的超我过于强大,则对他人也往往不能宽容。明明自己总是怀着对他人很强的攻击欲,那么,他(她)也总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攻击。以上这么一长串,就为了说明一个事儿:我们对他人的态度是自己对自己态度的投射。我们经常讲的“你对生活笑,生活也会对你笑”,“美也需要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这个世界对待你的方式,很多时候是你教会他们的。
接下来重要的部分来了,你该怎么办?
舒服
人际交往的目的,就是要愉悦别人和愉悦自己,其实说白了就是要“舒服”,你是否能传达出“真诚善良的能量”。
我们表达互相需要的情感,是通过适当的距离去实现的。这里的距离既包含物理层面,也包含心理层面。不能太近,不能太远。不能太远是因为他人永远都会成为你的参照系,不断通过互动来发现和调整自我;不能太近,是人要有自己的独立性。孤独就是自己和自己相处的时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是否学会与自我相处,学会在孤独时也能坦然充实。
—— 快乐是一种礼貌
在生物界里,人是很接地气的,语言能传达的信息其实很有限,往往你的情绪、行为表现能表达出更真实的一面。“察言观色”是人类进化留存下来的本领,它是有生存意义的。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会体察他人的情绪,表达应有的关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毕竟谁也不会喜欢负能量爆棚的人。情绪是会传染的,有时候快乐是一种礼貌,学会觉察自己的状态,不断做适应性的调整,也是很重要的发展任务哦。
“三岁看老”,不是说明性格的不可变性,而是提醒你是否一直很习惯用一种思维,一种方式做人做事,学会做一个“厚道的聪明人”,学习、成长和体验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但学会在这些聪明中变得从容、自信和本真,会带来更让人舒服的相处体验吧。
活在当下。在时间的坐标上,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好好地活在当下,既可以修复过去,也可以制作美好的将来。-曾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