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起的有点文雅了,其实说的无非是在工作时间里的思考。
从20多岁到60岁,这是我们人生中最精华的时刻,而这段时光里我们正在工作。承认与否,有多少人总觉得自己是在为他人工作着,“为他人”——实在是不可取?就教师职业而言,一方面工作能够挣钱养家,另一方面“学生是我们的作品”——事业之子,未来之子啊?我们从事的明明就是功德事业,职业中的前途远大者,无出其右。
今天,我和一百六十多个同事们先观看了《我想要2元钱去乘车》网络视频。视频中,一个7、8岁的孩子,不厌其烦的问遍自己碰到的任何一个人,有叔叔伯伯阿姨姑姑,估计也有工人网络工作者或是某业界志士,或者还有......结果却是没有人,是的,没有人施以援手!而就在孩子悲观失望的最后关头,是一位衣衫褴褛的“讨饭人”,是的,就是他,毫不犹豫地拿出2元钱帮助了男孩子。呜呼,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走投无路过?我也不知道您成长道路上最困难的事情又是如何?反正视频拍得很好,因为第一次观看的时候,我的眼角是不争气的。
所以,离开其他所有想说的其他感受,我只是要求大家“别漠视”——别让自己的心肠硬如磐石冷似钢铁。小事情,比如我们上课听评课请多多留下真实观感,搞了活动请多多支持提提宝贵意见,周围的伙伴做了有益的事情精神鼓励点个赞?大事情,不从自己私利出发;“是与非”,请别根据自己心情判断;大局观也得有,没有单位没有平台没有团队,这个社会谁能自己单打独斗成绩斐然?
接着,我从掌握学生情况的方法谈起和大家一起琢磨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诸如:(1)谈话法;(2)调查问卷法;(3)座谈会法;(4)书面交流法(周记、书信、纸条);(5)网络交流法(QQ、微信等);(6)家访法。(特殊的人有特殊的效果)……真的,道理明明就在这里,事情就是应该那样去做,尤其是做最重要?比如下面这段话:6到7岁,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能感知、记忆、注意,也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8到9岁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9到10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后果过渡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90年代大学生活,我和很多的同学们一起就“开始背诵、练习、复习、考试、答题”,但是在今年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培训的某一天,若不是当时专家的点拨我还会一直蒙在鼓里——学过的知识运用的太少稀罕,学以致用才是关键,践行之践行之践行之啊!请大家记住,无论学过多少学了多少,无论家庭家务还是人情世故工作娱乐,学了请用,这才是生活有趣灵魂有趣的根源所在。
中间,我和大家分享做事情有头有尾,持之以恒。一是规划,很显然是我们大家做事情之前务必深思熟虑是非常的重要一环。所以我们单位就有了远景规划与近景规划。六年远景规划(始自2015年9月):贯彻好习惯、好人生核心理念,落实兴学润智、养习立人的校训,坚持文化引领,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关注教师职业幸福、关注学校内涵发展,服务并凝聚全体教职员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管理有效、师资精良、质量上乘、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型学校。记得当时还有一句口号:老师做个好老师,学生做个好学生。”一年近景规划(2017年9月开始):“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专业为本,教学核心”32字办学方针。”;二是评价,这是过去的两年规划实现过程中,我们做的最差的一项工作。虽然也有教辅活动,德育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也在落实“课程与活动”,虽然也认认真真做教师考核。但是,“评价差矣”,表扬鼓励正能量弘扬更甚。所以我提出,多元评价,重在理解的口号。领导层,尊重权利就得放权,放权同时履行职责,全体班子成员都为学校发展承担责任;教师层面,尊重换来尊重,信任换来信任,真诚换来真诚,全体教师教书育人必须要以心换心。
最后,我从“摘桃子”结语:种树的时候大家都不想劳动,收获的时候大家都来摘桃子。不是吗?大家都知道的,无论家庭家务,还是工作事业“趋利避害”是人性,但是同时,追求成绩追求成果追求成功也是人性!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不克服一己私利,二者兼顾的人鲜有成功者吧!还记得我刚刚分享过的例子吧:你明明知道孩子是你的复印件?你明明懂得读书学习写作思考是你成长上午必经之路?你为啥就是不去给我们的孩子做榜样“做起来”?你为啥就是不去改正好你这个原件?
生命稍纵即逝。感谢命运,让我们在人生精华的时光里相遇。文雅不当饭吃,只愿你我在思考中生活,教师!教师!教师!(请想想此时我在干什么?有评论者超过三条,我一定会告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