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理解5种信息类型以及获取方法
昨天的主题是系统性学习过程的5个步骤,这5个步骤其实在大多数学科里都是一样的。因为无论学什么,只要想有好的学习效果,这个过程都少不了。
同时,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信息类型却不尽相同。比如说在学历史的时候需要记住大量日期,这些信息没有固定规律,基本只能靠记忆。而学数学的时候更需要一些规律性的信息,用已知的问题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前者可能需要一些记忆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后者就需要一些逻辑框架来帮助快速理解。
这些不太一样的信息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种:
- 随意信息
- 观点信息
- 过程信息
- 具象信息
- 抽象信息
这几个信息类型涵盖了绝大多数信息所在的范畴。有一些则介于其中某两者之间,比如物理学介于具体信息和抽象信息之间。而大部分学科其实都有包含这里面多种信息。我们来一个一个看一下这些信息类型。
(1)随意信息
随意信息是一系列的事实、日期、规则或者定义等,这类信息往往缺少逻辑,比如说“人有206块骨头,美国独立宣言发生在1776年”等等。这类信息的特征是没有规律,并且无法再加工。
处理这类信息的小原则是:尽量去发现其中存在的某种逻辑关系,不然记忆和使用这些信息会变得非常困难。比如说今天出门前老妈让你回来买点东西,说了一大堆,你除了用清单记下来以外,还可以简单整理一下这些信息的逻辑。水果一类、日用品一类等等,这样可以方便记忆。
除了上面这个简单的小原则以外,其实也有一些方法可以更有效率的完成这类信息的记忆。
- 联想法
- 挂钩法
- 压缩法
这些方法是一些实用的记忆技巧,在明天的文章里有一整篇详细解释,所以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说一下随意信息的优缺点吧,这类信息的优点就是基本不用你费劲去理解,一看就懂。而它的缺点也是因为这一点,因为不需要太多理解和思考,它就无法更好的系统性的去学习。如果不能和其他信息产生联系,这些信息就会非常容易忘掉。其实上面说的联想法就是给这类信息加上一些和其他已知事物的联系。
(2)观点信息
平时我们在公众号里看到的大部分文章,碎片化的信息,其实都是观点类信息。这类信息当然不需要记忆,因为一个事情无数人就有无数观点。不过虽然它不需要刻意记忆,但这类信息是最容易影响我们做决定的。比如说看到一个“说洗澡先洗头会中风”的谣言,很多人会真的改变自己的行为,这些就是观点信息在起作用。
这类信息最重要的就是在获取阶段,筛选和甄别是第一步,然后多看,形成自己的判断。相信我们看多了这类信息后,都能总结出一些固定的观点类型。所以在获取这类信息的时候,快速阅读并提炼整个中心思想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你只需要知道它的结论和原因就可以,不用在意无关细节,然后多看些同类事件的结论,就可以更好的形成自己的判断。这个过程里可以借助一些图表来简化和提炼观点信息,比如说最经典的四象限图。
(3)过程信息
所谓过程信息就是一件事情里的一组行动过程,比如就像我前两周写的GTD工作法,里面有一组流程需要行动。这类信息最重要的就是不断的去练习,去做。
平时我们需要学习一个技能就需要接触这类信息,除了积极行动之外,我们也要详细了解这些信息的背景知识。比如学编程语言先阅读文档理解概念,学习健身先了解如何防止运动伤害等等。
大多数的过程信息都依赖正确的模型,比如学习游泳的3个步骤,这就是一个模型。有了这样的有效模型,学习起来会更快。明天我们还会提供几个改进模型的方法,比如用比喻法和图表法来改进模型。
当然了,这类过程信息,记忆不是重点,思考理解也不是重点,重点是练习。只有练习可以让你真正掌握这个信息想要给你的最终结果。比如你从来没思考过走路时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但这也不妨碍你正常走路。过程信息最终要给你的是一个能力,搞清楚了重点,就可以省很多事了。
(4)具象信息
具象信息是针对抽象信息而言的。我们人类的大脑更喜欢具象化的东西,也就是视觉化的东西。比如当我给你提到一个抽象概念的时候,再用一个具象的事物举例,你就更容易想象和理解这个概念所代表的含义。比如上面的“过程信息”
(抽象)和“游泳的案例
”(具象)。
具象化信息的特征是你可以实际的观察到、听到、触摸到的信息类型。学习这类信息可以通过增加感官维度来提高效果。典型的比如说我们小时候学英语字母时的字母歌,把文字、声音、旋律结合起来,我们明显学的更快更好。再比如把一个普通的视频加上不同的音乐,就会有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拍抖音的都能理解这个。所以很多学习视频,无论口语说的再清楚,都要加上字幕,因为这可以提升你的学习效率。
(5)抽象信息
最后一个抽象信息,也是最难搞的一类信息。比如说我每周写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个抽象的概念,我得写几万字才勉强能说清楚里面的一部分概念。
我们生活当中接触的抽象信息非常多,大部分的物理概念、心理学概念、计算机科学等等,主要涉及的都是抽象信息。这些抽象信息非常难想象出具体的画面来。比如我6年前学Linux操作系统的时候,用习惯了Windows可视化窗口的我,对于Linux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完全没概念。因为Linux没有可视化窗口,只有命令行,当时真的是一头雾水,但理解了之后就都顺畅多了。
所以抽象信息和随意信息刚好相反,抽象信息理解起来很费力,而且逻辑性很强,学习抽象信息就像是探索未知领域,全靠一点一点摸索。而随意信息就显得非常表面了,一看就理解,而且没有什么逻辑,不需要思考。
在处理抽象信息的时候,需要回到具体的事例当中去理解,这一点我在第一周写自证预言主题的第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就是我每周发起一个主题,都是一些抽象概念,然后用6天的事例来详细解释这个概念。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我那天的文章。
理解和学习抽象信息,最重要的是:举一反三。一个抽象概念需要3个具象事例,你才能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而对于这套系统性学习法来说,学习抽象信息的难点就在于理解和拓展这两个阶段。如果在这个过程里碰到了问题,可以放慢速度深入探究,因为这类知识往往是一环扣一环的,所以打好基础很重要。
系统性学习法最适合用来学习抽象信息,这类信息最难,也最有价值。
到这里我们把信息的类型也了解了一遍,明天接着说信息的加工处理技巧,我会给出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