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亲子育儿学习的活动中,主讲人在作完如何建立孩子亲密关系的分享后,询问大家在亲子亲密关系上有什么问题。家长中有一位年轻的穿着长裙面容清丽的妈妈谈到最近的生活体悟时有些哽咽,提及原因,原来是她在生活中遭遇了语言和情感在她心里造成“痛点”,而这个“痛点”源自于最亲密关系,她的亲生母亲。
从她话语中能感受出来,她心底其实是非常感激母亲的。自她生孩子之后母亲不远千里到她现在所在的城市帮忙,为了让她安心工作,细致的悉心地照顾孩子。可是自上高中开始她就开始住校,尔后读大学在外工作十多年,她与母亲长达十多年未在一起生活。
她的母亲是北方人,一直大大咧咧,说话大嗓门,直言直语,很少会想说出来的话会有何不妥。心地善良的母亲勤劳认真,总是希望她快快成长,在工作上和生活中都成为干将,所以不免操心唠叨,唠叨着的同时不免言之不尽地指出她的不足,总给她贴上标签“你这个人就是这样”。母亲的初衷是为她好,但是母亲的唠叨也不免让她难受。她甚至会经常想到一个画面:母亲随时坐到哪,就开始唠叨她的不足之处。一想到这个画面她心里就难过。
当育儿生活的空间让亲密关系中的人变得如此紧凑时,她才发现,有些时候,她会受到一种亲密关系中不自觉的“暴力言语”的攻击,这样的语言背后夹杂着最亲密的人或多或少的负面情绪。
比如老人带孩子过程中,她与老人在育儿或者生活中发生的摩擦,老人会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将情绪倾泻出来,因为是亲生母亲,所以老人更觉得说说自己的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这样引发的后果是,老人与孩子关系亲密,老人的这些情绪以及反应投射到孩子的身上,继而孩子会选择与老人站在统一战线,或老人有时也会抱着孩子拿孩子做挡箭牌,边数落她,边逗孩子拍打她。
她觉得这样很“痛”,痛在心里,因为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大人之间的口角的情绪化,影响到了孩子的性格,而且孩子年幼,很多方面会依赖亲密大人,也会观察亲密的人的脸色,时间长了,她看到孩子会学着她的母亲一样,对她说些不礼貌的话语。有很多个时间点,她不知所措,她甚至觉得很挫败。
没想到她讲完她的痛点,另一位妈妈也深有同感,先生偶尔在与她的日常交流中,只要发脾气,孩子在身边,就会对孩子说,你别理妈妈了,咱们都不理妈妈了。孩子很信爸爸,爸爸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的,于是孩子就真得也学着说不理妈妈了,然后还过来好像为了讨好爸爸似地拍她两下然后跑开。
妈妈们表示内心很崩溃刚开始在争吵时会据理力争,但是后面懂了这样对孩子影响不好,于是尽量克制住自己的脾气,最让她们难受的不是孩子本身的行为,而是她们最亲密的爱人生气时好像不经过大脑说的那些话,尤其对孩子情绪的负面影响。
02
有多少婚姻是因为孩子的到来,增进了家庭的亲密情感,让家庭更加粘合,同时带来了熙熙攘攘的家庭氛围,也带来了原生家庭中的生活困惑。
突然涌入的长辈亲人,爹亲娘亲,大家都怀着好心好意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而你欢迎的同时,还不懂如何去适应,如何去沟通。
对于职场妈妈而言,紧张繁忙的工作,白天只能请老人带孩子,多少都要付出一样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与孩子的亲密感。而妈妈总是想要给孩子树立规矩,也往往让孩子觉得与妈妈相处时间那么有限,而且妈妈的爱不及老人的宠溺,自然孩子粘老人多一些。
Facebook的COO桑德•伯格提到了女人作为母亲生而俱来的“负罪感”,这就是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在职场工作中的忙碌工作多少是带着一些亏欠孩子的内疚和自责。这影响着职场女性可能在工作中会选择后退,甚至一开始就放下了曾经的事业理想,退回到家庭中,当好一个好妻子、好女儿、好母亲的角色。
我特别能体会这点,我也特别感激我的父母以及亲人,始终坚定地在身后,对我说,冲吧,没事,有我们,好好打拼,在奋斗的时候努力往前冲。所以我从未松懈过。但我也深刻体会到,如果孩子因为母亲的工作选择,成为不能每天见面只能每天惦念的留守儿童,难舍的不仅是孩子对母亲的企盼,更多的是来自母亲内心对孩子的无比的内疚和负罪感。这种感觉,深深地挫败着这位工作无比努力从不懈怠,但内心无法释然的充满内疚的母亲。
可是当职场妈妈的忙碌与孩子的亲密度疏远的时候,孩子是否会听妈妈的话?估计也是职场妈妈头疼的问题。当一位职场妈妈说,她既能早出晚归经常加班,还能和孩子很亲密,这是很难的事情。当然,有很多职场妈妈工作的强度和工作的性质不一样,可以陪伴孩子的时间不一样,有些职场妈妈也与孩子保持着难得的亲密度。
所以,当我听到有些全职妈妈,自己带几个孩子,却喊着不累,孩子很听话。刚开始不理解。后来过年期间亲自带娃数日后,发现孩子果真句句听理。孩子与我亲密,他选择信任我,越发地懂事,快乐和喜悦。我想了很久,大概是因为理解,所以慈悲,因为亲密,越发信任。
所以,“无论何时,多么困难,再难也要把孩子带到身边自己好好带”。这个观点看似简单,做起来很难,职场父母难以避免地要请求身边的原生家庭的老人的理解与帮助,但也要认真实际地肩负起教育孩子的担子。
总是记得时常要对帮助带孩子的家里的老人表达感激,但是在固有的思维方式里,老人的一些生活习惯以及带娃的生活方式都深深影响着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作为女人,治愈家庭里最亲密关系“痛点”需要先学会在亲密关系中好好沟通,好好说话。
03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经常最容易与亲密关系中相处时所做的事情就是彼此“一言不合的时候相互伤害”“,觉得对方总是在针对自己”,“刚开始好好说,说着说着就变味了”,“我的初心不是那样的,但是为什么一到听这话的人那里,他就不理解,还歪曲我的本意呢”。别让日常说话的“粗言狠语”磨碎了彼此的信任与关爱,成为最亲密关系的“痛”。
我们往往说话的时候忘了说话的初衷,我是想好好说话,解决这个问题的,可是,为什么你就是听不懂,而且说着说着还要吵起来呢?
原因是你不会说好好说话!他然不会好好听。
好好话说,意味着要注意说话的内容是否符合说话的氛围。假如,别人正在气头上或手头上有事,心里还着急,你就噼里啪啦数落别人一番,别人心里肯定不会舒服,说着说着就容易产生口角。你只关注说话的内容而忽视说话的氛围,效果往往南辕北辙。
好好说话,意味着说话的语言先温和下来,不要突然语调高八度,别让突然的坏情绪影响你想要说话的目标:我是想与你好好说话,把这件事解决的,而不是来吵架的。别总是以给人上课总是给予指导和建议的方式来说话,也别总是以让别人难堪的批评指责的方式开始说话。
好好说话,当你就某件事情和家人沟通的时候,请先观察,只说事实,别提先入为主的观点。比如,今天的地板很脏,这是事实,但有些人,总是会在后面加一句,你看你总是这么懒。听到的人心里多少会忿忿不平,每天都擦地板,地板干净时,你看不到我的劳动成果,今天还没来得及擦,你怎么就这么上心,完全不问情况不了解事实就无端指责。
好好说话,当提了看到的事实之后,可以提感受,但是别带着指责与批评。比如今天的地板很脏,我感觉好像没有擦。这是真实的感受,而不是加上了猜测和怀疑的态度的情绪。
好好说话,当提了感受之后,再说说原因。比如今天的地板很脏,我感觉好像没有擦,今天衣服掉地上,我捡起衣服发现地板是脏的。是不是你今天忙着还没想起来啊。
好好说话,提了原因之后,明确想要表达的想法,真诚请求对方的帮助。比如今天的地板很脏,我感觉好像没有擦,是不是你今天忙着还没想起来。请你抽空擦一下客厅的地板啊。
04
这样会不会就避免了一场因为地板脏而引发的“无端的争吵”甚至“吵架”和“打架”,家庭琐事往往会因为一句话引发蝴蝶效应,海啸风暴,在对方的心里留下负面情绪,而这样负面的情绪和印象不会因为时间而随风消散,随着家庭生活矛盾的累积,只会在家庭亲密关系中的人的心里积累难以磨灭的“痛点”。时间久了,亲密关系很难复原。
我们与最亲密关系中的人说话,因为亲密,容易无拘,所以说话时往往不顾及对方的感受,也不理清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往往让对方误会自己的想法,让彼此在误解中难和懊恼。
其实,我们真地很想好好对待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我们沟通交流的初衷是解决问题啊,而不是制造误会与矛盾。我们想要好好去爱,而不是让爱成为痛的理由。
请真诚地对身边那位亲密关系中的人致以诚挚的感谢吧,试着温和地说:谢谢亲密关系中的您(你)给予我的满满的爱,我很想好好爱您(你),我们可以先从好好说话开始好好去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