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
本姓陆,过继黄家。不像他的朋友曹知白和倪云林那么富甲一方。仕途暗淡之后退隐,入全真教,曾像吴仲圭一样以占卜为生。多才多艺,精研古籍,通晓音律,是诗人也是哲人。据说年老后依然面润如少年,或将得道成仙。当然,大痴道人最厉害的还是画。
山水画自隋唐五代以降,荆关董巨之后,黄公望是最重要的一人。画史因为他而再次改变。著录32则《写山水诀》。
确认传世的作品不超过五幅。
现存纪年最早的作品是《溪山雨意图》,有女婿王国器(王蒙之父)和倪瓒的题跋。构图朴素,极力避免花俏(董巨和魏公的传承)但又设计巧妙,特别是前景中三三两两一簇的树木,极为迷人。连绵顾盼的群峰和缥缈的雨雾营造宁静的离世感。笔法丰富,像他自己在《写山水诀》里说的,先以淡笔勾勒,再以董源的披麻皴表现山石质感,再细细描绘毛茸茸的林木。
大作《天池石壁》写的是苏州附近的华山(因山头像莲花而得名),山中有一泓碧水号为天池。构图精妙,左下角的前景以岩石长松打下基底,右下角山谷向斜后方退去,分成两条山谷继续向上。左面一条渐渐隐入山雾之间,右面一条带领观者的视线倏然拔高,陡峭山径,夹有树木、山石、人家、飞瀑,美不胜收。中央的主峰,黄公望做出了新的改进,不再是宋画中的一整个山体,而是一群相互呼应的小墨块画面的集合,使整幅画不再呆滞,产生了流动的感觉。整幅画以知性的笔触,组合所有的元素,“理”意,次序,令观者陶醉。
另一幅风格近似的作品《水阁清幽图》,与《天池石壁》是我的最爱,水阁清幽图临过几遍,虽然完全没经过一丝一毫的专业训练,也依然可以在过程中得到无比的享受(附一幅临作)。
大痴的杰作《富春山居》和《剩山图》,故事,传说多多。因为是长过七米的长卷,画中包含了大量的母题,如矾头,沙渚。画中笔触有的精心绘制,有的犹豫潦草,若干部分没有画完,反而成为此画的成就。与院画家胸有成竹,援笔立就不同,富春山居充满了连串的冲动,夹杂瞬间的决定,设计改变,反复无常。目光掠过,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境。
《天池石壁图》 (及局部)
绢本设色139.4×57.3厘米
《溪山雨意图》
纸本水墨30×106.6厘米
《富春山居图》
纸本水墨33×640厘米
《剩山图》
纸本水墨31.8×51.4厘米
《水阁清幽图》
纸本水墨104×67.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