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时,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已经在距离我300公里的甘南州呆了快一个星期了。吃过晚饭,打电话问候她,知道她在那边一切都好就放心了。静下心来,敲击着键盘写出那份浓浓的思念。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生在本村又嫁到本村,大半辈子也没有走出过省城。小时候,因为外婆家里孩子多,只送了年龄长的女孩和男孩子去上学。母亲排行老五,即使家在学校门口,也只读了几天书,基本识不了几个字。上小学前,只教了我一年级的课程。可是一路走来,母亲勤劳、善良,为家里奉献着一切。
北方的男人很多都有大男子主义思想,父亲也不例外。从我记事起,家里每顿饭几乎都是母亲做。母亲是家里起的最早的人。即使冬天天气很冷,她也会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我们做早餐。
上中学那会,学校离家远,走路得1个小时,中午放学基本不回家,母亲为了我们每天吃上两顿饭,早晨五点多起床做手擀面。现在想起来,那冬天早晨热腾腾的面端上桌子的情景都历历在目,仿佛那面还带着热气和香气放在我的面前,熟悉的妈妈的味道,暖暖的,瞬间驱走了这夜的凉意。
曾经的苦难也没有压倒母亲。她是坚强的。父亲生病的那些年,她一个人忙里忙外,照顾家人,来回地在医院和家之间奔波,到处借钱,想方设法四处求医给父亲看病。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没有钱买面粉吃,她毫不犹豫去了这边很少有女人去的石灰窑干活,一干就是五年。
早些年,我们这里因为有一定的石灰石储藏,大大小小的石灰窑到处可见。但与石头打交道,干得都是重体力活,一般人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很多人因为长时间用人力车拉石块,胳膊也变了形。但母亲还是去了,一天一个人将十几吨的石灰石装车,累到趴下。
更甚的是,干活时烧好的石灰石掉到脖子里、鞋里,每晚回来洗脚洗脸时,就看见一块块腐蚀的流脓的伤口,每次简单上点药,处理一下,第二天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上班去了,好像那伤口一夜之间就全好了。后来家里盖房用石灰,我帮着弄,一不小心脚面被腐蚀了一个小小的泡,结果一夜都不舒服,睡不好。可想而知那时的母亲一直忍受着怎样的痛苦。
那段时间,有时候母亲会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吃过饭,洗着脚就已经鼾声四起了。那些年她太累,太困,也瘦了很多。就算这样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一直坚持着,对父亲也不离不弃。
后来,因为政府开始重视环保,石灰窑因为是重污染企业,所有的都在一年内关闭了。母亲又去了水泥厂上班。本想着在水泥厂的工作会好一点,谁曾想更累了。工作强度是没以前大,但工作时间从每天原来的5个小时变成了10个小时。有时候还会连着加班,母亲经常大半夜一个人回家。有一次竟然三天两夜都没休息!熬到第三天一天的晚上7点,母亲回家了,一脸倦容,草草吃了饭,就瘫在土炕上沉沉地睡去。因为母亲的坚持,父亲的病渐渐好转,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
母亲因为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坚持让我和妹妹读书。那时候村里人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比较严重。很多人都当着我的面跟她说:“你让两个姑娘念什么书呢?长大了,找个好婆家,嫁了就好了… ”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让女娃念书不是白浪费钱吗?早点寻个人家嫁了吧…”
“你生了两个姑娘,怎么还让读这么多书呢?初中毕业就得了…”尽管村里人有他们自己的说法,母亲还是支持我们一直上学。后来大学毕业都有了工作,赢来的都是羡慕和夸赞。
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也愿意帮助别人。家里菜园的菜多了,准会给邻居送去,邻居找她帮忙,只要有空从不推脱。她的记忆力极好,有时候问起很多年前的事情,她连细节都记得。母亲的针线活也做得很好,做的布鞋穿出去,见了都夸针脚密,手艺好。她做的饭也不赖。最拿手的是红烧肉,父亲总说“吃了你妈做的红烧肉就什么都不想了。”
这就是我的母亲,像一株草坚强地活着。有着自己的坚持和信仰,用自己的努力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生命力量,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积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