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保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01过去
保险在中国基本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快速发展起来的。
但我也想说一句,那时候的保险比较不完善,基本都是裸险,最多是半裸险。
基本都是不死不赔的终身寿险,或者不得大病不管的大病险。
这个也就简介的伤害了一部分人。
因为那时候的保险业务员不是很专业,在一个行业的初期,也需要很多的宣传人员。人数需求大,那就入口门槛低。
记得当时的口号:假如你找不到工作,那就去干保险吧!
更多人的反馈会有:啥,干保险的,静缺类。
这个是市场的发展阶段,作为保险从业人员,要看得见问题,更要能看懂趋势。
保险的市场没有问题,因为还有那么多人的没有保险,他们需要利用这个工具。而那些买过保险的人,会因为保险业务员的问题,需要搭配一些新的产品,才能够应付那些确定和不确定的风险。
确定的风险:我们都会老去,我们都会离开,只不过时间待定。
不确定的风险:意外和大病。
02 现在
刚刚说的一个确定和一个不确定,其实,一个人离开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人离开的时候,把家庭的钱都花完了,甚至让家庭负债累累。
这个都是离开的人和活着的家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现在的保险行业特别火,现在的保险理念都相对比较通。
为什么说特别火,因为现在保险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必配资产,成为全民资产理财总值排名第二。
为什么叫相对,因为认可保险的有用,却各种找理由不买。
当下不买保险之三大理由:
第一:没有钱。
不能挣钱,没有存钱习惯的会说,没有钱。
因为没有钱,所以保险就可以缓缓了。但是因为没有钱,我的房子是必定会买的,因为刚需。
但保险不是刚需。
其实,对于不能赚钱的你,才真的需要保险的保底转移风险的功能,因为你根本存不下来钱,一旦有风险,你连借来钱的能力都没有。
因为不能赚钱,别人也会考虑你的能力借给你钱。
锦上添花的事常有,雪中送炭的花不好开。
第二:没啥用。
很多人觉得保险有必要,但是就我这点工资买了,一旦理赔就那的保险20万,没啥用。
你看医院随意一个大病就要用三五十万,甚至上百万。
这个确实是现状,随便三十岁的人,买一个20万的大病保额,做一个全面的计划,30年缴费,基本都要看六七千。
缴费不低,保额却不高,真的没啥用。
其实,我想说,没有什么没啥用,只因未到用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用时只觉没。
就是因为现在用不上,才要先配置上,否则想用时你就买不上了。
第三:顾不上。
很多人买保险时,各种没时间,各种理由忙,就是没时间买保险。
这个问题很现实,因为生活的压力,我们必须好好工作,因为工作,我们的时间出卖给了公司,所以没时间。
然而,有没有时间都是一个相对概念,还是觉得这个事不重要。
比如,我们有时间看电视,我们有时间玩手机,我们有时间看热闹,但就是没时间买保险。
我想,一旦有风险,你应该有时间去医院。
当然,不是诅咒,仅仅是陈述。
03将来
貌似上面已经可以收尾,但是三点要全。
说说保险的未来,就说三点。
第一,保险会越来越关注保障
因为保险姓保,保险最根本的作用就是通过保费的收取来转移一部分的保额风险。
原来很多的保险仅仅关注了理财,不管是市场不允许,还是业务员不专业,但未来的保险会更好的关注市场的痛点,那就是看病问题。
要让更多人有钱看病,而且不产生那么大的经济负担。
第二,保险会越来越个性化
首先,是应用场景的个性化。
比如我们可以投保自己的特长,用脸蛋赚钱的可以投保脸蛋,手模可以投保自己的手,热爱爬山的可以投保爬山方面的。
再者,就是保费的个性化。
让健康习惯好的人保费更便宜,因为良好的健康习惯,发病率就是比那些习惯不好的人低。
当然,你要问下自己有没有那个好习惯来减免或者享受优惠。
比如中国平安的健康run,让你健身的同时,获取保额的增加。
第三,保险向前走一步
现在的保险基本都是事后处理,未来或许会有事前预警功能。
因为有你的数据,有你的健康数据,有你的身体数据,那就有你的身体预警。
那时候的保险不仅仅是保障,更好的是引导客户走向良好的习惯来规避一些风险的发生。
当然,这个会需要客户上传更多自己的数据,更加的信任保险公司。
保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就此讲完,做力所能及的事,说有用的话,希望对你有用。
每天迎着朱红色的太阳,你要团结一切力量,只为铸就自己的辉煌。
我叫朱团辉,一个不会营销的保险营销业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