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乐乐开始上一年级,不仅她不适应,我也非常不适应。
老师三天两头找我。原因从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爱回答问题到握笔姿势不对、写字不垫垫板,写字太用力,擦字擦到纸破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我和老师讲,孩子是零基础,没有上过学前班,适应小学生活要有个过程。可老师好像并不关心这些,也不想听这些。可能在她看来都是借口吧。
回家以后,看着孩子写字费劲,写的慢,还总觉得没写好,一个字擦来擦去,我在旁边坐着,提醒她。但就是改不了。老师给我的压力突然爆发,冲着孩子就发了一顿火。
如此反复搞了几次,副作用显现出来了,上课不默写了。问她原因,说老师让写的太多了,我写不完。在晚托班,老师一让写作业,她就说困,然后就真的趴在桌上睡着了。
我意识到她这是有抵触情绪了,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写字。
一把必须打开的锁头出现了。
但钥匙在哪里呢?
看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英文比起来,语文的难度高很多。一周有十节左右语文课,而英语课只有两节。
语文课每天学一篇新课文,第二天默写生词。如果要把课本弄得滚瓜烂熟,近二十个生词全部学会,需要花费一晚上的时间,还未必有效。而我还想让她有玩耍时间,有阅读时间,数学作业也要做。
时间就那么多,怎么分配,分配给谁,优先级怎么排列,考验我的时候到了。
经过慎重考虑,我把自己的思路整理了一下。
首先,放平心态。
从老师角度来说,她肯定是希望大家成绩都能棒棒哒,但客观上来说办不到。对老师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影响到自己的学习节奏,更不能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其次,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成绩的提高,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天前进一小步,相信积累的力量。另外,事情发展也会有反复和曲折阶段,一定要坚定信心,保持好学习节奏。
第三,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语文和英语一样,阅读是基础。通过大量阅读,在文章中熟悉字词的形状和用法。常用字就那么多,在课外掌握,和课本的学习结合起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天完成学校的语文作业,该朗读朗读,该抄写抄写,对课上默写的正确率不做要求。
把生词抄写作业分期分批完成,中间安排休息时间。说实话,用铅笔写字手指非常累。我给她写个样板累的手指疼。
抄写完毕,我和她分期分批讨论这些字的意思,偏旁部首的含义,和学过的哪个字有点像。和聊天一样过一遍。然后在小画板上默写一遍,错了也没关系,改正就可以了。
课上的内容就这样捋一遍,没有成绩上的要求,保持氛围轻松,不训斥,不说无意义的负面语言,及时鼓励。
作业做完后,抽时间做十分钟的朗读。内容由孩子自己决定。最近她选的是《父与子》注音版。内容幽默,图文并茂,篇幅也不长。
乐乐朗读时,我在旁边认真听,不时根据故事情节哼哼哈哈配合一下。她是在给我讲故事,而不是学习语文。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现在的声情并茂,十几天时间已初步形成习惯。
总结:
成长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时间很长的过程。学校生活十几年只占这个过程的一小部分。
若想提高学习成绩,眼睛不能只盯着课内那些内容,功夫在课外。越往后越要靠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自主选择能力是重点。
我认为,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是孩子融入社会的重要场所,但主要的教育还是靠家庭。
父母应对孩子有更多了解,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信任她,爱她,耐心等待她。毕竟人生还是要他们自己去走。我相信他们走得肯定比我们更精彩!
后记:
写这篇文章时,孩子高烧38.7°C,老师通知我接回来。晚饭后和老公一起跑了趟医院,釆血前吓得哇哇大哭。
回家路上担心地跟我说:“明天上不了学,就不能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了!我很想学!”
我告诉她明天是周末,不用上课,这才放下心来。
他们班有十多个同学发烧,症状差不多,应该是互相传染了。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