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社群里,很多小伙伴给我的标签是脑洞很大,在我们炒菜团一分队里,队友们还曾送我个“脑洞王”的称谓。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脑洞时开时关,灵感时有时无,而我却对它很依赖,这也越来越影响到我的学习进度了。
最开始讲小故事的时候体现不出来,在主题升华关就有感觉了,自己有触动的点往往能迸发出火花,但是自己无感的内容就表现得差强人意。这个问题在说我所学关更加突显,成为了我前进的一大障碍。初级关有三个练习内容,第一个是丑陋的兔子,因为内容让我很有感触,所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可是到了黄渤的故事后,我就陷入了低谷,起了几次头都进行不下去,后来又试着提炼了几个主题对照主题来写,可是每每写到中途就又作罢了,就这样一关我做了两三个星期都没有拿下。无奈之下,我选择了练好武功回头再来。这其实就是太过依赖灵感所致。那如果灵感迷路了怎么办?
仔细分析一下灵感的来源,应该跟平时接触的事物很密切的关系,如果是我们所熟知的领域,那么灵感可能就到处涌现,但是如果遇到那些不甚熟悉的领域,灵感就难觅踪迹了。
灵感走失了,我们的练习却还要继续,有什么应对的招吗?我觉得可以分两头来说:一个是丰富自己的认知给灵感更多活动空间,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另一个是习惯于灵感不参与的状况形成套路式应对方式。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其实也就是之前练习的主题升华,加上教练传授过的多维度联想,再加上完成比完美重要的心法。这多亏参加了我们炒菜团一分队的关键词练习,有一次在说“宅”这个关键词时,其他队员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论述,轮到我这个拖延症就感觉无路可走了,在这个时候突然回想起了教练之前训练过的多维度联想,我前后思索,终于让我找到了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从宅文化的发展史上来讲述。经过这次,让我重新捡起了多维度联想这个武器。在闯认知的播放状态的时候,我就放下了力求完美和等待灵感爆发的心态,根据文章提炼适合的主题,再根据主题开展多维度联想,在大脑中开始搜索类似的例子和与自身相关的信息点,结合这几点就形成了我的一篇论述文章。
可能有同学会说,这不就是灵感吗?但是这缺少了灵感碰撞的火花,我称之为思路,应付当下的练习应该可以了。以上是我面对自己灵感匮乏时期的应对方式,不知道小伙伴们是否还有别的方法,希望能和大家进行后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