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认为,好的父母会提供“抱持”环境,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认可,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提供支持。
这样的“抱持性”环境,就是孩子最初获得的一个外部容器,孩子把这个保持性容器内化到中心后,就形成了高自我稳定性。
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咨询师对来访者,领导对下属,包括夫妻之间都可以去提供抱持性环境。
二.我跟燃哥的相处过程中就存在“抱持性”的模式。十几年的婚姻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磕磕碰碰,但是我们懂得在适当的阶段或者某些方面给对方恰当的包容、理解,支持还有认可,也就是“抱持性”。平心而论,我对燃哥的“抱持性”更多一些。
三.又想起了以前看到的一段话,大体意思是:夫妻是否能够和谐相处,不在于是否三观一致,而在于,当一方抛出想要和解的橄榄枝时,另一方是否能够接得住。
四.有的人生活了几十年,到了晚年,儿女都结婚了,老两口却离婚了,不想再忍受几十年的不满意的婚姻生活,想要放飞自我,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可见,不能让自己受委屈,不能牺牲自己,好的婚姻是成就彼此,而不是以牺牲某一方为代价。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委屈自己换取和谐的婚姻,这是不会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