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读了闫学校长的《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当校长》,惊叹于闫学校长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研读和践行精神,感慨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产生的作用差距太大了。从闫学校长所著的这本书里,我读出了作为一名校长,要做好三个“一”。
一个适切的定位
作为一名校长,面对繁多的各项工作——学校文化、课程建设、教师培养、家校协同、安全管理、硬件建设等,如何在众多的工作中,坚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工作,需要我们对自身的工作有一个适切的定位——永远不要把自己当成行政干部。
就像闫学校长在书中说到的苏霍姆林斯基带来的启发:
“不要被过多的行政事务裹挟,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上,让自己成为一个好老师和优秀的教育教学专家。”
校长要成为一个好老师,闫校长提醒我们要关注当下教育科学的最新进展,要了解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对儿童和知识、真理发自内心的热爱。
校长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教学的专家,因为我们的首要工作就是教育问题。我们要千方百计,让学校里让孩子喜欢的老师越来越多;要引领帮助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而且要针对教师的不同阶段做细致的、针对性地指导,比如新上任的班主任第一次开家长会从会前准备(通知、黑板主题、家长会需要讲的共同内容和个性内容、着装、教室布置),会议时(站位、语气、)会后(感谢、反馈、个别交流)等方面要有一个示范指导。
一个最重要的品质
闫学校长在书中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适合当校长?有很多不同的答案,闫校长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表达了她的观点:
要做一名好校长(包括做一名好老师),就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无论是对“难教学生”的帮助,还是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实践经验,都在告诉我们,爱就像一束火苗,可以点燃每位教师的热情,激发每位教师的智慧,同事,让教师更容易接近学生,理解学生,从而帮助学生。
关爱儿童,从儿童立场出发,并把这种关爱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敏感,我们对她关爱与否,他们能敏锐地感受到。就像福禄贝尔说的,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闫校长在书中说:对儿童的爱,其实没什么高深的理论,只不过要永远记得:自己曾经是儿童。
假如自己还是孩子,我希望学校里有关心我肯定我的老师,有一起玩耍、可以说悄悄话的伙伴.....从儿童立场出发,引领教师看见每一位孩子,让孩子们给学校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墙上孩子们灿烂笑容的照片,各处粘贴的孩子们设计的宣传画,想方设法让孩子们爱上学,乐上学,点燃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一个坚持的习惯
理想的学校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还是书籍的王国。“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阅读幸福,并在阅读中开启智慧”,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也是闫校长一直践行的:阅读挑战,构建班级图书馆,打造阅读绘本馆,研发阅读课程......
要让学生爱上读书,教师首先要读书;要让教师爱上读书,校长首先要读书。组织读书会,开展读书交流,阅读童书,阅读教育经典书籍。建设书香校园,随时随地能拿到书、看到书,时时处处有师生读书的身影,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
坚持读书,无限相信读书的力量,是校长必须坚持的信念。“一个班级图书馆拥有的图书越丰富,阅读活动开展得越好,教师往往在班级管理方面得焦虑感和无力感就越少,在学科教学中遇到得困难也越少。”这是闫校长团队研究中得发现。我想不仅仅是班级,学校亦是如此:越是重视阅读,阅读活动越常态化,学生的学业和行为习惯更能朝向理想的方向发展,书籍浸润下长大的孩子,更能感受生活的幸福。
做好这三个一,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始终聚焦于重要而美好的事物,为理想中的巴学园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