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好好看书了,借口当然很多,比如:借还书不方便、绣十字绣、打卡写‘作业’、早上的昏沉等等,看似合理,却让人面红耳赤。已经是四月份了,看完的书一个手就能数的过来了,正如林语堂所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如此早已是狰狞可怖了,再多的护肤品也是掩盖不了这份粗鄙不堪,心有余悸而无所为之。看书成了一个横亘在理想与现实中的刺,没决心拔掉,又忽略不了,最主要是最近情绪低落不安,被心无所依傍的恐慌咬噬着,这份不安他人解决不了,不得不回归于自己的救赎之路—看书,宁静、安详而充实,书中没有颜如玉或者黄金屋,但书中有很多现实中未能给出的答案和真理,于心欲满的清空与澄清。
其实自己一直是个懦弱的人,很多时候表现的酷、冷漠,堆积在心里都有个恐慌的窟窿,更是怕与人发生争执、肆意发飙,于是保持着与人的疏离,只因简单而为,不想参与不必要的纷争与叨扰。只是自己知道内心还是不够强大,仍在努力做个表里如一的强者。也许是年龄大了,也许本就不喜欢八卦,现在真的很不善于和同事聊天,索然无味、毫无意义,我理解不了那些“有趣”之事,更多的是不想附和,我想自己还是有那么些许勇气做个不合群的人,游离于他们的世界之外,安于自己的心性与节奏。一本书就可以横隔了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并不是高雅,而是每颗心所需要的养分并不尽同,有些人天生性格与心理就很好,并不需要疗愈或是救赎。
曾经看过一副画,三个人的三种状态,最左边的人,脚下没有书,头顶是阳光灿烂;中间的人脚下垫起很多书,眼见的反而是阴云密布;最右边的的人脚下垫起了很高很高的书,才足以穿透阴霾的天空再次看到明媚的阳光。这两种阳光是不一样的,无知者无畏和有所畏惧的仁慈,只是一个人如果想要到达第三阶段的晴空万里境界,又是多大的付出和耐心啊,寥寥无几的攀登者,企及不已仍心存梦想地读万卷书,身体和灵魂必须要有一个在路上。大部分人也更愿意停留在一阶段,二阶段反而焦虑不安,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对书发生浓浓的兴趣是大学时候,时间充裕、无忧无虑,但对于穷学生而言,看书成了消遣的最好方式,整个宿舍都在看言情小说,而那时遇到了三毛,在图书馆将她的书全部借来一看,沉迷于此,那时流浪成了最美的词与向往。然后又看张爱玲,一本一本地看,被“出名要趁早”刺痛着,又转向小资生活与奋不顾身的爱情,无论是荷西与三毛、沈韶华与章能才,还是胡兰成与张爱玲、范柳原与白流苏,都成了戒不掉理想爱情的根源。这也算是看书的毒吧,其实在那时的自己是有轻度抑郁的,不知道是看书治好了抑郁,还是看书造成了抑郁?已然分不清了。
毕业后看书的习惯并不久远,因为我是一个懒于买书的人,很多小说只看一次,买回来显的浪费了,于是不买也不看。看书的最大来源是图书馆、网络,线下图书馆显的很无目的性,一排排的书架寻找到何本书全凭随缘,也并不是很方便去大型图书馆,有一直在看书但屈指可数,也是一直不习惯手机、kindle的阅读方式,少了感觉吧。直到2016年,一个朋友推荐了网上图书馆的软件,真是莫大的安利啊,想看的书95%都有的借,只要动动手指、去固定的取书点,一次性可以借十本书,于是一直都保持借书卡上有十本书的滚动,很少是没看完、也从来没有超期的,这真的是看书效率最高光的时刻,因为要还书,所以急切地看完一本又一本。当上班做地铁后,于是在地铁上看书成了习惯和享受,原来在嘈杂的环境中看书并不费劲,只要有兴趣即可。
要问看书有什么改变,说实话,自己真的没有多少感观,只是在书店看到很多自己看过的畅销书时,很自豪,但身边的人会觉得自己有所改变。至少不和老妈吵架了,以前三天两头闹情绪,现在平和了,更多的归因为年岁的增长;也曾有过一了百了的怨恨,甚至对最亲的人直言这份刺痛,但现在慢慢学会了自我消化,明白生活的不堪,总会有某个故事、某句话在脑中陪我度过最难的一段历程。也并不特别感谢自己或者那些书所带来的感悟,只是被迫慢慢与残酷的生活和解,从故事中的故事、从真实的传记,填满心中的沟壑,一点一点渴望找到真实的自己,这是自己救赎的必经之路,我不知道会走到哪里,会不会再次看到晴空万里的天空,但我会尽全力以赴来成全自己无处安放的灵魂。
选择看书也许是最低成本的金钱投入与时间产出吧,也并不需要与人为伍,自成一体的自在与丰富。更多的是来自对那些读万卷书人的羡慕,像梁文道、高晓松、三毛,那份从容与睿智,照耀别人温暖自己,艳羡不已,就像伏尔泰所言:“书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足以看到自己读的书少之又少,每看完忍不住写读后感,小学生之做法,又像是唯恐别人不知道的流于表面。而真正看书的人都很低调而宽厚,因为看见了深藏于每个灵魂的不平等、差异、丑陋以及美好,所站的高度和维度不同,更为善良可爱。
人生总会遇到坎坷和崎岖的时候,总有无法倾诉的缘由,总有肆意的欲望充斥于心,要怎样一点一点安放如此的脆弱呢?也许是看书、也许是短视频、也许是喝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释放方式,每个人都在努力喷张自己的故事。没有高雅与庸俗之分,只是看书是无伤他人、还可以提高自己修养的易事,看书是低成本的投入,也许有不一样的产出,留给时间去考量。“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愿我们都能拿起一本书翻阅,看尽最美、最绮丽的故事,然后在自己的生命里开出最美的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看书不在一时一刻,但在一心一念,持之以恒,走过低谷,不骄傲得意于人生巅峰,明镜如心的通透!往后谨记多看书、多学习,足以穿越世间流言蜚语、崇岭险阻,在书中寻找应有的轨迹和故事,依然做个单纯、干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