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刘永行师父考察东方希望重庆诸工厂一路小记
说明两点:
1、去年随刘永行师父视察东方希望新疆基地时已写过两篇小文——《实业兴邦》(上下),雷同部分不赘述了。
2、因是大承内部活动,涉及到商业隐私或敏感内容的,已尽数删去。
是的,意思就是阉割了。
路线:万盛煤化——华绿生物(非东方希望集团)——蓬威石化(含长江码头)——丰都水泥(含矿山)
【关于时间】
工作安排精确到分钟,甚至要精确到秒。
【关于安全】
任何细节都要高于国家标准。
如系安全带,轿车客车都一样,客人来了也要系,不系不开。
【关于不浪费】
不是节俭,是不允许浪费。
如用餐时菜不可以剩,自助餐也一样。食堂的勺子都是定量的。便于精确估计。
如生产一吨甲醛,原耗电500°,现在降到20°,降到原来的4%。资源和能源的利用,能降下来而不降,就是浪费。
【关于精力】
社会活动一律不参加,就是集中全部精力做点点滴滴的小事,一滴水,一秒钟。
【关于战略】
战略是不花时间的,是在日常的每个空隙处思考的。
比如,权威要变成没有权威,把你大脑里的高深的东西全都变成可视化、可标准化、可被团队所有人立即上手应用的,你的战略才在细节落到了实处。
那你再把你的脑子省出来去攻克其它难点。
【关于工作视察、团队培养】
我每次来,就1-2小时,这里重庆我两三个月来一趟,其它很多厂,我从来没去过。这么多企业(200多家),靠我管怎么靠的好,肯定是靠团队。我过来就是提问题,把“为什么”问到底,你要能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交给团队。
干部都是自己员工里培养出来的。前面讲的万盛煤化项目,虽然底子不好,花费了很多年的精力进去。但锻炼出了团队。有了团队,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去做更多百亿级的新项目。
好几个老总都是做饲料出身的,当年刘家四兄弟在四川创业做饲料厂的旧部员工,如今很多已经是独立镇守一方的总经理。饲料老厂就是我们的黄埔军校。
【关于机器换人】
一路上,每到一处企业。师父都会问到员工数量。东方希望的员工本就已非常精简了,相比同等规模的同行大多只有几分之一的人(因此单人效益都非常高)。他仍不断指示要求继续精简,并要求给出具体时限。
他的目标是机器换人,能用机器人的地方都要用,因为机器更稳定、更安全、更有效能。在矿山时他甚至问到“什么时候替换无人驾驶卡车来运矿石”。
精简下来的员工也不是被裁员处理,而是派驻到新的项目去接受新的任务。
【关于排放】排放做到零废渣,水零排放(目前阶段零排放,到6月底全部达成)。师父说:“下次来,我要用杯子舀一杯就可以喝”。
废气排放比天然气排放还低10倍,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正在准备废气环保处理后,做成干冰后,卖给可口可乐等气泡和碳酸饮料作为食品原料。
国家标准早就超出了,追求零排放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关于花园矿区】
绿色矿山,全国样板。
看过全国很多矿区,都是漫天粉尘,灰头土脸。这个石灰石矿被称全国样板的花园矿区得名不虚。
矿石处理和粉碎的扬尘全部封闭化,能绿化的地方全部绿化,大多道路都铺设水泥硬化,且两边设置水枪喷射行车扬尘,车子驶离矿区都经过自动洗车……
真的,矿区内比外面街道还干净。
【关于利用自然资源】
生产用水40%从雨水收集(万盛煤化)。
多出利用海拔高低的势能发电或节能。
利用长江的第物流成本,布局产业链。客户也在下游江边开拓,千足虫战略。
【关于小数据】
没有大事,都是小事,没有大数据,都是小数据。把每个小数据看牢做好,效益就好了。
我们不下利润目标。就是抠小数据:每吨产量所消耗的电、水、劳力、原料……抠到没滴水,每度电,每分钟的工作,效益一定能出来。
【关于创新】
1、涪陵水泥用灰岩矿山
矿石原本需卡车运下山。测算需要每天数千趟,要新修2-3条公路。不光是增加成本,随之相伴还有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
我们创新设计架设了5.3公里的两条管道输送,每小时传送3500吨。传输皮带因为有高低落差势能,我们还创造性地把它用于发电,相当于运送是负能耗。东西运下去了,电还多出来了。
2、还是这个矿山,进一步开采之后,这里将形成一个绝好的蓄水库,如果在晚上谷电时把水从长江抽上来,白天再放水发电。将凭空又产生巨大的能源。
3、全世界首创蒸汽驱动电机。成效:只有10%电力需要外来供应,90%自发电解决。
【关于政府关系】
重化工肯定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离不开的。
但我茶没送过一包、烟没递过一根。那怎么得到政府重视呢,就是把企业做成效益最好、纳税最多,做成当地产业的脸面,政府不会不重视你。
比如:山西晋中项目,2年做到纳税第一。
涪陵水泥和矿山项目,去年产值54亿,纳税6亿,占全区工业纳税的90%,今年预计纳税7亿。
【关于循环经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参看去年2篇《实业兴邦》(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