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晚,建川博物馆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发现“猪坚强”已经去世,其死亡的时间为2021年6月16日晚10点50分。
14岁的“猪坚强”,相当于人类的百岁老人,有着不平凡的一生。
“猪坚强”原是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养的一头母猪,2008年汶川地震后被埋废墟下靠吃木炭和水顽强维持生命,被埋36天后得救。被埋期间,其体重从原来的300斤减到仅100斤。被救后,许多市民、网友呼吁,不要把这头猪变成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并为其取名“猪坚强”。
2008年6月,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用3008元将“猪坚强”从原主人万兴明手中买下来。“我本意只是不想让它挨刀,但是它一口气活到了今天。”樊建川曾在接受采访时感叹,“猪坚强”之所以受到这么多关注,是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美好意义。
建川博物馆官方微博4月30日称,“猪坚强”太老了,十四岁的它,腿脚已经很不方便,起身相当吃力,必须依靠人类拉扶才能站立,“它可能即将走完整个生命旅程”。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5月12日,“汶川地震”十三周年,“猪坚强”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它(健康状况)确实现在很糟糕了。”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称,“猪坚强”的体温比正常体温已经下降了好几度,瞳孔也放大了,心脏脆弱不堪,“
就这样还活了一个多月
人生也是如此,求生是本能,活着是状态,至于为什么活着,人类问了几千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可以说,没有答案。
就像这位猪君,被压在废墟下,它绝对不可能想我上有老母下有子孙没有我它们怎么活,会不会伤心绝望,那个“它”会不会悲痛欲绝还是另觅新欢?我生前有没有做过什么恶事将来会不会下地狱下油锅(当然活着时也会下油锅)?还有我的什么什么愿望还没实现,猪界什么什么主义还没实现,谁谁谁也不会收留我等等,脑海里闪过谁谁的光辉形象,耳旁响起谁谁谁的敦敦教诲,还有那个她(他)在呼唤,你不能死,我等你!它只是凭感觉行事,饿了就找吃的,渴了就找水喝,尽量满足身体新陈代谢需求,即生存需求,当这最基本需求满足了就能活着。
记得一位高僧大德说,人生看穿、看透,不可以看破。细想想,人活着,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人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资源,继而还有精神方面的需求,小到个人的努力奋斗,大到民族、国家之间的各种纷争莫不如此
活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点高大上。
作为一介凡夫,随心而动,遇纲则止,利我利他,不求做太阳,只为繁星一粒,随遇而安,有光热就照亮身边的人,即便晦暗,寓于一隅,或游走市井,或耕种田园,育珠北海,采菊南山,看小儿顽皮,把酒自饮,观行云流水,赏花开月落。
苔花如米也学牡丹,自娱自乐,平常心,顺自然,颐养天年,也未尝不可。
倘若顺风顺水,那就扬帆千里,不然,既然离不开苦难,又何妨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