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星球 - 第十六篇 20160818
本文的源起是,昨天那篇关于“不要用‘拍’的方式哄娃”的文字,有朋友提出疑惑:
“如果母亲每次喂奶的时候,每次哄孩子睡觉的时候,在孩子感觉愉快的时候都轻拍,那么孩子会把轻拍与吃奶的满足感、母亲怀抱的安全感,还有幸福感联系起来。一旦这样的联系建立起来,用轻拍的方式安抚孩子,就有效,而且没有副作用了。
你的错误是用一些个案来推及所有。
动作本身本没有好坏,是个人解读的问题。”
坦率讲,初看此留言,心中会有些异样。但很快,能够理解这位朋友的初衷,他希望能够辩证的看待一件事情,而不是一味的称是或不是。由此而产生的质疑,是发自内心思考和感触而得的,不盲从,令人欣赏。
而,这样的疑惑可能不仅仅是一两个朋友的想法,可能会有一些父母都会有此一问。
因此,我想专门回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澄清一下的是,关于“哄睡、安抚时,不要拍!”的理论基础,不是我个人由个案推演得出的。
哈哈,我还暂时没有那么高大上的能力和荣幸,可以由个体到一般的构建某些理论。
肢体语言的相关理论,早有前人研究论述,我只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分享它在现实中的错误应用而已。
那我们来说说,到底肢体动作和我们的所思所想会有怎样的关联?
“轻拍”是否真的也会带给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
需要了解的是,人类的很多肢体动作,体态呈现,是我们人类寻求舒适感的下意识的选择,其根源来自于我们的基因,是天生的。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说话这种沟通方式大概是在50万年前才开始逐渐产生。而文字就更晚了,大概在5000-6000年前才出现。
而人类的历史,是可以追述到500到700万年前的。
那么,在声音语言产生之前的如此漫长的时间内,我们人类依靠什么来传递信息和情感呢?是肢体语言和喉部的简单发声。
于是,在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的沿袭着一些通用的肢体语言,这些肢体语言已经逐渐渗入了我们人类的基因,而基因是不会说谎。
因此,肢体语言往往会更诚实的呈现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或感受。
语言可以撒谎,可以骗人。
而肢体语言(包括表情、姿态、细微肢体动作等),它们不会撒谎,骗不了人。
(当然,专门经过了某些特殊训练的人员除外哈~。事实上,即便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用肢体语言造假的时间也只能维持非常短的时间。)
例如,一个说谎者可能也会面带微笑,摊开双手表示坦诚、敞开。但我们往往会发现他的瞳孔会变小,嘴角的肌肉会细微的抽搐,敏锐的观察会很容易识破这些破绽。
只有一个人的心境,与大肢体动作/姿态、细微肢体动作、表情、眼神等全部协调一致时,这个人的呈现才是坦诚可信的。
再说回到“拍”这个动作。
按照一定频率的拍打、敲击。如果不是出于外部因素(如工作要求等)而做出这个动作,或出于某些目的(如打节拍等)而做出这个动作,如果一个人是自发的做出了这个动作,那么,它的潜意识含义就是:不耐烦,催促。并没有愉悦、幸福的含义。
换言之,假如一个人的内心没有一丝焦躁、急切......,他是很难做出“拍”这个动作的。
淡定、从容、愉悦的状态下,“拍”这个动作会让人感觉别扭,不对劲儿(人类基因决定)。
细心的你,可以在某些情境下切身感受一下这个动作与心境的关联,而不只凭头脑的分析判断来想象它的含义。
但,蛮遗憾的是,随着语言和文字的诞生,我们现代人类理解肢体语言、解读肢体语言的能力正在逐渐弱化。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意识不到,身体正在和我们内心真切的感受对话/链接。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忘了去感受身体与内心的微妙链接。我们正在失去对“身体与内在一致性”的觉察。
也有朋友问,“如果孩子之前已经喜欢了“轻拍”这个动作,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答案是:将“轻拍”替换为“轻柔的抚摸”。
当然,说了这么多,并不是希望说服你一定要相信上面的论述。
如果你会认为这些说的有道理,那是因为,它触到了你内心原本的某些体验和认知。
如果你会认为这些说的一派胡言,那就权且当个消遣,一读了之吧。因为,这些内容与你的原有信念并不契合,强迫自己遵从,并无好处,只会愈发令人纠结。
最后,想要说声抱歉的是,上篇文字的标题的确略有不妥。
从个人角度,取此标题,只是为了获取大家更多阅读关注的动力。就阅读习惯而言,很多人可能都会因为标题如此而好奇的进来看个究竟。
但很有可能,这个标题会令一些伙伴感觉不舒服,假如带给了你这样的负面感受,我在这里真心的向各位道歉!
今后,我会更加斟酌选题。
谢谢亲爱的你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