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里,极度渴望对方成长的人,实际上是在面临关系失控时,试图用努力付出去修复对关系的控制,让对方变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在关系里,真正让自己痛苦的,不是对方的不成长,而是你把解除自己痛苦的希望寄托在了改变对方上。
婚姻里最好的成长,不是努力做好去责怪对方不成长,甚至幻想着把对方拯救出不成长的舒适区,而是先学会替自己的痛苦负责。
——摘自《张德芬空间》
我们守望父母课堂的学员们除了每周的线下学习,还有线上的微课。大家每周在群里互动,通过作业呈现并反思觉察自己,收获颇丰!近段时间,胡老师在讲亲密关系,触动到很多学员,糊米汤就是其中一个。上周五的微课,有幸邀请她来跟群里的姐妹们分享她的故事,我们先来看看吧!
亲爱的姐妹们:
早上好!
黎明前的此刻,万赖寂静,唯有一些小虫子在窗外微小但清脆的鸣唱,一如我此时的心情,平和、安宁。每天清晨,我都会在这种寂静中起床,为家人准备早餐,哪怕是周未,也坚持在家中做早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家里的厨房,已经成为了我在家里呆得最多的地方。
曾几何时,姐姐姐夫做大餐,只需多等几个菜上桌再吃都嫌不耐烦的那个小姑娘,如今却成了甘愿为了一口美食,在厨房一捣鼓就是半天的煮妇。时光荏冉,青春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更替到了儿子阳光的脸上。我,已经是不惑之年的母亲与妻子。在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吃穿住行等生活和工作的琐事中,享受生活给予我的平和与安宁。如果说青春是一朵娇艳的花,那现在的我,应该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把娇艳的花,慢慢地,在心里培育成了一丛草--四季常青。
娇艳如花的年龄,在学校里遇到了当年同样活力飞扬的他。他削瘦、其貌不扬,眼睛里总闪着贼精的光。起先,是很不待见他的:爱闹腾、耍小聪明、还有脸上隐隐透露出一丝桀傲不驯。因为都爱运动,学校的球场经常活跃着我们年轻的身影,特别是排球成为我们班的大众情人,而我们又都入选校排球队之后,在球场上状态发挥不好时的沮丧、战胜对手后的欢欣鼓舞,都在彼此之间的印象里重叠交融。
春心萌动的时候,迎来了毕业季。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父母紧衣缩食供我们出来读书,一直都只顾埋头在父母的叮嘱声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毕业后被推进社会才明白什么叫世事艰难,吃的、住的、用的、花的,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解决。一个人在这个城市漫无目的的四处乱撞,到处投简历赶招聘会。常常为了没一身像样点的衣服去面试而发愁,也常常为了省一两块的公交车费,我们从城市一端骑两个小时的自行车去另一端看对方,在一起用白菜点几滴酱油做成的汤,都觉得鲜美无比。那段艰苦的岁月,因为有了相互的鼓励与温暖,弥漫在记忆里的,不是缺吃少喝的辛酸,而是一起面对困难时心与心相互贴近的美好。慢慢地,我们在这个城市找到了生存之道,自然而然的,也安了家。
婚后半年,我怀孕了。在家安胎直到生下儿子的那段日子,至今被他无数次提起。我每天在家收拾家务,做好饭菜等他回家,那时候每月要还房贷,还要还找亲戚朋友借的首付款,经济上捉肘见襟,预产期前一个月,才攒够生儿子的住院费用。可那时的我们,不知道发愁,没有那么多的担忧。每晚等他回家,我们在一起打打游戏散散步,就很开心,用他现在的话说:真怀念那个时候简单的幸福!
儿子出生两个月后,他们公司拓展业务,问他是否愿意前去外地开拓市场。他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彷徨,担心出去做不好,回来后一切又要重头开始。我支持他走出去,当时给他打的一个比方,说就好比一个人爬山,爬到不同的高度,眼里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反正重头开始我们也没有什么可损失的,哪怕闯失败了也可以增长见识,积攒经验。他在我的鼓励下,只身前往外地。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两地分居。最初分开的日子,他忙着熟悉新环境打开新市场,而我则常常抱着儿子焦头烂额地在医院和家之间穿梭。相隔千里,我们都在努力适应生活赋予我们新的不同的角色,承担这些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在电话里互相给对方鼓劲,他告诉我工作上碰到的问题、以及经过努力后取得的进展,我则向他描述儿子的变化与成长,会爬了、会走了、上幼儿园第一天哭爆了……
转眼儿子十一岁了,他说他在外漂累了,想回家了。我说那就回来吧。心里有着对团聚的欢欣和期待。这十一年里,我们聚少离多,他是一个有激情又嘴甜的人,即便身处两地,我也能从电话短信里感觉到他对我的在意与牵挂,仿佛他从不曾远离。但谁又不贪心呢,即将迟来的朝朝暮暮,让我们都有些迫不及待。
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幸福的甜蜜在家人天伦的时光中,渐渐回归日常的平淡。这个时候,才发现,在外的这些年,他已经养成了一个人自由散慢的生活习惯,比如晚上开着电视拿着手机躺在沙发上,不熬到转钟不睡觉,就是睡着了家人轻手轻脚帮着关了电视,他马上就醒了,说这多年在异乡一个人的夜晚,都是在电视声音的陪伴下,才睡得安稳。
如果不需要出门,他可以在床上睡到中午再起床,自然省略了早餐。他做饭,可以一次性做一家人两三顿饭的份量,说下顿直接热热就可以吃,省事。除了夏天,其他季节晚上是不洗漱就直接睡觉的,第二天出门前冲澡……等等等等这些细枝未节的别扭,刚开始听着看着,是心疼又心酸,感叹他一个人在外的不容易,想着给他点时间,慢慢改吧。可是儿子的行为,马上开始向他爸靠拢:(暑假期间)他们父子俩可以守着看中央6台电影频道每晚11点推出的经典电影,可以不分时间守着看NBA的现场直播。
寒假期间,父子俩更是连床都不用起,煨在被窝里看一天的电影球赛,饭菜爷爷奶奶直接送到床上吃。以前他不在家,儿子有不良行为或习惯时,我稍微提醒一下,儿子马上能改,现在倒好,有了他爸撑腰,要么充耳不闻,要么学他爸嬉皮笑脸的口气:在家里嘛,随意一点,不要搞得太教条啦!这样的摩擦多了,口角也随之多起来。
之前不在一起时,每天想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对方的好,天天在一起了,倒过来变成了每天盯着对方的缺点无限放大。就像晴朗的天空,一片云彩挡在太阳,阳光总还能透过云层洒下一些来,随着云层的增厚,严严实实地遮挡了太阳后,就享受不到阳光的温暖了。我们的心,就如这拔不开阴云包裹的太阳。
有时候觉得家里的气氛闷,提议一家人出去走走,也因为他以前常常出差,现在只想呆在家里不想动而作罢。看他懒洋洋敷衍的样子,对生活的一点兴致也消散得无影无踪。
日子就这样流逝着,而我们真正生活在一起的一地鸡毛,也随着日子的流逝累积起来。就像两个历经艰难险阻的恋人终于走向婚姻的殿堂,才发现相爱容易相处却难,我们忽略了十一年的分离,两个人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带来的不合拍。
起初,我们都极力的忍耐包容,当发现对方都不曾向自己希望样子靠拢时,推心置腹的沟通就成了遥不可及的奢侈。公公婆婆这时也发现苗头不对,回到了乡下老家,让我们过自己的小日子。
没了老人夹在中间,少了很多矛盾,但也少了顾忌,我们开始了肆无忌惮地指责与冷战,我声讨他还活在他一个人的世界里,不融入家庭生活,没身体力行给儿子做好的榜样。他则说我变了,没了以前的温柔和善解人意,变得像个怨妇,让人感觉不到家的轻松和温暖。
再说说我自己吧。在与他为鸡毛蒜皮的事纠缠的同时,工作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公司参评一个份量很重的省级评定,工作上要求越来越高,且不能出任何纰漏,经常要加班加点编写整理参评所需的工作记录和文件。
身体也在这个时候来闹别扭,需立即住院做个手术。出院后回家休养了一段时间,重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病住院期间觉得他照顾不周的不满情绪之下,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心里开始动摇:这样的日子,还有没有坚持的必要?彷徨纠结中,大半年的时间又一晃而过,这期间,我们已经没有了指责,没有了抱怨,而是无尽的沉默,家里除了与儿子的聊天互动,我们已经没有了沟通,无视对方的存在。
自然而然的,我们都想到了分开,但对儿子的抚养权一直有争议。僵持中,去医院复查身体恢复状况的我,又一次被告知:需要再次住院手术,而且这次可能更麻烦。跟公司请了假,回家跟他说了情况,默默收拾好住院的用品,我又回到了医院病房里。这次手术,我不许他和儿子告诉任何人,也拒绝他到医院照顾我,理由是儿子不能一个人在家。
内心里,我其实是用这种方式在向婚姻决裂,在向他暗示,我的生活里不需要你。手术的前两天,我让两个姐姐轮流着到医院照顾我。第三天开始,我坚持一个人呆在医院里,当我捂着伤口自己到食堂打饭,自己举着吊瓶上厕所时,心里的疼不比伤口的疼痛轻。虽然他每天到医院看我,一再要求通知双方父母帮忙,这样可以腾出他来照顾我,我的拒绝从不含糊。所谓心哀莫过于死,大抵就是这个滋味吧。
因为医生事先说了住院时间会比较长,所以我准备了厚厚两本书,打发天天吃药挂吊瓶的难捱时间。每天,我在病床上与书为伴,看疲了睡觉,睡醒了接着看,看书的时候,能暂时忘记了自己的烦恼和忧伤,当越来越深地沉浸到书里面的情节时,我的心也渐渐地平复下来了,它不再像只受困的野兽,瞅着机会一不留神就窜出来撕咬我一口。
我的心得到了久违的安宁。就像一只翅膀受伤的鸟,跌落悬崖,当它绝望地闭上眼睛,等待着触地而殒的一瞬间,翅膀突然可以张开了,它又飞了起来。这个比喻可能很文学,却是我当时最直接的感受,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只鸟。与其对他百般挑剔,不如就只当是我们已经分开了的,难道我的生活里没有这个人,就活不下去了吗?当心里放下了的时候,也是心灵重获安宁的时候,身体也开始感到轻盈,仿佛一下了减肥成功甩掉了一身负累般的飘然自在。
周未,他又带着儿子来医院看我,儿子津津乐道跟我讲爸爸每天在家怎么对付他的一日三餐,我随口说了句:很少有爸爸像你爸爸这么会照顾孩子的哦!他迅速抬头看了我的一眼,虽然没有特殊的表示,但我知道,他感觉到了我的细微变化,言语之间多了一份的平和。
出院回到家里,我仍然与他保持距离,家里的琐事、儿子的学习、还有我自己的工作,所有的事都想办法自己解决,绝不要求他插手。不过这个时候的我,与住院前的我,已经是两个人。以前的拒绝,是赌气,是憋着想要而不得的怨愤,拒绝的是他;现在的拒绝,是一种证明,是尝试着更自强独立,拒绝的是我自己对他的依赖。我反反复复地在心里告诫自己:零要求,零要求,只当他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对于一个陌生人,你能对他有什么要求呢?我暗暗在心里做了最坏的打算,然后把事情朝好的方向去努力。毕竟,我们曾有十几年的感情,还有儿子。第一步,先做好自己。
接下来的日子,变化就有些奇妙了:我不再指派他干任何家务,自己撸起袖子干再多也不甩脸色,过段时间,发现他自己有时在家闷声不吭的,把坏了的东西修好了,地拖了,有一次还把油烟机里里外外清洗了一遍;不管他一周外出打几次牌,我不再赌气拿着信用卡去商场乱刷了,回老家吃饭的饭桌上,公公婆婆当着他的面,要我管管他,让他少打点儿牌,我说如果他自己觉得打牌能够让他放松,只要不熬夜,打打也没关系,他打牌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少了;儿子喜欢运动,我带上儿子出去参加户外活动,第一次第二次,他都只说:去吧去吧,路上注意安全!等到第三次,我和儿子在家商量要添置什么装备时,他积极给我们提建议,在网上搜我们要买的东西,比我们还热心,未了,说,下次再计划出去,早点说,好提前安排好工作,说不定我能跟你们一起去呢。
最难得的是,他开始经常主动提出把我的父母接到家里吃饭,或者开车带出去转一转,我爸爸脾气很不好,不好相处,经常当面让我们下不了台,有时我们做儿女的都受不了,他以前对我爸也是有意见,现在倒是有耐心陪着我爸喝几口小酒然后天南地北的胡侃一通,逗得我爸咧着嘴笑,如果他有事没跟我一起去看他,就不停地念叨:他来不来?晚点他能不能来?
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很多以前我一再要求他做到的事,他充耳不闻,现在我对他没要求了,他反而朝着我想要的方向靠拢了。
这让我想起很早以前老师讲的一个小寓言:说当一个人握紧拳头,想握住手里沙子的时候,沙子反而从指缝间滑走了,只有松开手指,反而能握住更多。
张德芬老师的经典之作《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我也是反复看过好几遍。可是,道理谁都明白,没有切身经历过,道理总是挂在嘴边讲给别人听的,只有自己体会过,才让人幡然醒悟,茅塞顿开啊。
还在上初中的时候,我就发现周围的中年女人,刻薄与怨气写满了大多数人的脸。那个时候的我暗暗在心里跟自己说,以后的我,一定不要活成这副模样。回想前几年的经历,自己又如何不是当局者迷而不自察呢。后来我尝试着问过他:在我闹腾的那段日子,他是什么感受?他说就像张惠妹一首歌里唱到的:我不停地要,要到他想逃。
上周五,胡老师在群里分享了“婚姻里,这才是另一半不成长的真相”的文章,我看过感慨万千,觉得自己就是文章里“小希”的原形,那段幽暗岁月里的两败俱伤,真正是晦涩得让人绝望,当胡老师问我愿不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历路程时,我有短暂的犹豫,因为我曾经想把这段经历写作日记保存,却感觉用文字怎么也表达不了当时的心境。
今天,我还是讲出来了,于我,再讲一遍是对自己的警醒;于大家,希望是提醒,提醒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少要多给,给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生活会善待每个人的付出,惊喜不定在哪等着我们。
在此谢谢大家的聆听,也谢谢大家和胡老师的成全。
一石激起千层浪!糊米汤真实真诚的分享触动了所有人!群亲们听完她的分享回馈立刻刷屏!
@糊米汤 感动!自我成长,终于赢得了幸福!才女的蜕变让我明白了花若盛开,蝴蝶自来的道理!感谢才女的分享!准备转成文字好好得感悟!感谢胡老师给我们营造这个温馨的自我成长的群,让我们能在这里疗愈我们有些疲惫的身心!——小乖乖
@糊米汤 好感动![玫瑰][玫瑰][玫瑰]"你不停的要,要到我想逃""要多给,给得越多,得的越多",谢谢你的分享。——榛榛妈
@糊米汤 听得我泪眼模糊!——小滋
@糊米汤大彻大悟,好感人
@糊米汤 听得好感动!谢谢分享,受益匪浅!强者自愈,恭喜你的涅槃重生!——lily
您的分享让我想起一句歌词:“多么痛的领悟”!谢谢您的分享,也提醒了我,爱是真心真义的付出,唯有不带索取只有付出的爱才是真的爱!同时我又想起一句话:“被爱是幸福的,但爱别人是需要勇气的!”为你的勇气点赞——Jux
@糊米汤 感恩您的敞开!很感人的分享,所有的挫折、痛苦都是来给我们送信的,接收TA,正视TA,我们智慧具足,促使我们成长,学到很多!——wendy
@糊米汤 视野决定格局,格局成就人生。正是那段独处、那段阅读、那段静思,您凤凰涅磐、获得新生!——强云妈妈
@糊米汤 听完你的分享,心里的感动无法用语言形容,我想这种感动给我更多的是力量。是做为一个女人如何精彩的活着的力量。不论我们以前,今天,或者未来都经历了什么,我想有了这种力量,都无所畏惧了。未来,我,我们女同胞一定可以活得更洒脱,更精彩。
从你老公的工作性质和你的经历,我觉得你的老公是一个好男人,你是一个有魅力,坚强,智慧的女人。祝福你们。你的分享也让我感受到,我的老公是一个超好的男人,珍惜所拥有的,比什么都好。
感谢胡老师,感谢这个团队,我想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活也不是模式化的,但只要我们时刻成长,慢慢地,慢慢地,我们会发现,我咋变了呢,我咋和以前不一样了呢,我想这就是成长的力量吧。
女同胞们,有困惑时,来群里,有快乐时,来群里,总之多来群里来晃悠!
有个组织搞了个口号叫“报团养娃”,我们也来个口号“报团成长,报团幸福,精彩无限”。
看到大家的回馈,糊米汤说:
现在的好心态是以前的痛苦换来的,所以更懂享受和珍惜,特别是听了胡老师的课后,越发觉得学习的重要,有很多东西在我们头脑里,是有些粗概念的,但模糊不清晰,似懂非懂,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不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有时候是自己织网把自己困在网中央,好在我出网了,现在我只想做好自己,多学多想,让自己身上有更多正向积极的东西,给到身边人。
这个群里,胡老师讲的课,大家分享的东西,让我受益匪浅,希望我们都能在这里,有所悟,有所得,共同成长。
有些时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钻进牛角尖出不来。其实医生告诉我要二次手术时,我觉得自己是最倒霉的人,全世界都在为难我。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第二次手术住院期间,跳离原有困住我的环境,静下心来看书,可能我的家人已经失散了。虽然又挨一刀身体多受一次伤害,但是却因此解脱了心灵,两相权衡,还是庆幸的,也悟到了“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倚”之间的转换,就是老师常说的接纳吧,不管发生什么事,面对它,接纳它,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定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我现在,不就是最好的状态吗?也是一点小感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