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新旧教材之对比
课文后半部分即那五个孩子走后的内容,原课文只有10个自然段而新教材有14个自然段。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
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一一更高,更,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队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了ー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做的感觉。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一一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侯,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原课文:
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①;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吸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不下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睛看着我电简的光照着的地方,你熊能看见面那块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踩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明我的,“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有,把它移到有边傷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点,。”我义照看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吸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水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这部分内容原教材课文只有700个字左右,新教材课文有1250个字左右。两相比较,新教材的描写更加具体细腻。
“我”被困在悬崖上的心理活动更加细腻,我想掉头回去,但已经不可能;向上爬,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也是不可能的。
听到有人在哭泣、呻吟,最后意识到那就是自己。这里将原文当中的“啜泣”、“纳罕”改为了“哭泣、呻吟”以及“意识”,这样的改动,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也不那么生僻。
“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新课文这样的景物描写很符合儿童的观察和视角,十分巧妙地表现了时间在慢慢地推移,恐惧在步步紧逼。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新课文中增加了这么一个细节描写,天空中第一颗星星的出现,一定会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它的出现,意味着黑夜的降临,我的处境又增加了一层危险。
在爸爸耐心的鼓励和细心的指导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所以新课文用了10个自然段,描写更加详细,使中心更加突出。而原课文只用了7个自然段,叙述的较多。
另外,新教材更加注重形容词的恰当运用,如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将原课文“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 改为”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形容词“凌乱”表示岩石的状态,使句子的表达更加准确具体,更具画面感。课文中增加的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形容词与名词古城的偏正短语还有“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突出的石头”“粗壮的男人”等。
总之,新课文比原课文篇幅长了很多,内容更加具体,增加了许多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和环境描写,这是在引导七年级学生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翔实、描写细腻、重点突出、恰当运用形容词,以纠正学生所写记叙文多叙述少描写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