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成绩,可以说是很多家庭的头等大事,家长们为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
经常有亲戚朋友来问我,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他们总觉得,学霸们肯定都有自己的神秘绝招。
但,其实,讲学习方法的书多如牛毛,讲学习方法的免费视频网上一大堆。
方法都摆在那儿,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一本足以改变孩子的书,为什么大多数孩子还是不会学习呢?
一个原因是:很多家长不知道这些方法都是公开的,很容易就能得到。所以只能求助于那些学霸,或者花重金报班。
还有个原因是:把这些学习方法学会并且用起来,本身就需要不俗的学习能力。一位同学如果有这样的学习能力,他的学习成绩根本就不可能差。
所以这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矛盾:一个不会学习的孩子,想要提升成绩,需要先学会这些学习方法。
如果有一种学习方法,孩子只需要学会这一个,就能保证成绩不会差,就太好了。
有吗?还真有。我们先从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起。
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民,居然把两个孩子都培养进了清华北大,自然就有人不远万里找这位父亲“取经”。老人是这么说的:我哪懂什么学习方法,就是觉得上学花这么多钱,不能白花了,就让两个孩子放学回来后,再把我教会,这样就一份钱教会了两个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俩孩子从小就特别爱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这位父亲并不懂什么学习方法,却无意中使用了最好的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
我很想用这个故事来证明费曼学习法,毕竟它足够震撼,效果奇佳。可惜的是,我没有找到这个故事的来源,无法证明它是事实还是杜撰。
我只能说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也正在使用费曼学习法,那就是:写作。把读书学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话再写出来。写作是一个进步神器,对我自己的提升是巨大的,我会一直写下去。
如果你没听过费曼学习法,但“以教代学”、“教是最好的学”、“输出倒逼输入”、“如果你不能让一个5岁孩子听懂,那证明你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这几句话应该有所耳闻。
这就是费曼学习法,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把你学的东西教会一个小孩子。
费曼学习法,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让我们从普通的学习,一步步走向费曼学习,看看中间都发生了什么?
第一步:把学的东西表达出来
把学的东西表达出来,指的是:把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话,写出来或说出来。
我推荐写出来,因为写出来的本质,是把头脑中的思路固化到纸上,既不会丢又能随时修改。另外写出来也是说出来的前提,就好比做短视频前,你一定已经把文案写好了。
问题一: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1)消除知识的模糊
我们学到的知识,如果未经梳理,在我们脑子里往往是乱的,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模糊。
想讲给别人听,你总不能一团乱麻、逻辑混乱吧?起码需要我们自己先梳理一遍。把结构一条条列出来,最好是,画出思维导图。
如果你这么做过,就有体验,画出思维导图后,原本有些混乱的知识一下子清晰无比,那些模糊、困惑、头疼都消失了,感觉就是:尽在掌握,稳稳拿捏。
这个过程就叫做:消除知识的模糊。
这么做之前,知识就好像笼罩了一层烟雾,就在那儿但我们看不清。所以心里没底,使用起来要小心翼翼,不敢放开手脚。
每次需要用了,都得花点时间和力气拨开这层烟雾。而一段时间后,烟雾又重新聚拢,周而复始。
消除知识的模糊,就像是我们用一个巨大的吹风机,把这层烟雾彻底吹跑了。从此我们把知识看的清清楚楚,用的放心,用的优秀。而且,效果是一劳永逸的。
(2)帮助我们查漏补缺
在写出来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遇到一种现象:卡壳,然后不断的跑回去看书。
而这些卡壳的地方,在这之前,我们是不知道的。
你可能有过类似的经历:看完一篇文章后,别人提到里面的某个点,你居然对此毫无印象,回去看才发现居然真有这个内容。
这就叫: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因为我们只是看过去了,却不一定分配了注意力,所以并没有进到我们的脑子,看了等于没看。
还有一些地方,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但其实是:“开着书全会,合上书全废”。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这是在帮我们查漏补缺啊。
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反馈系统。通过表达出来这个动作,我们获得了反馈,发现了知识的漏洞,我们再把这些漏洞补上,这个反馈系统就形成了闭环。
而如果没有表达出来这个动作,我们是获得不了这个反馈的。
问题二: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话,背诵原文不行吗?
现代认知科学经过研究发现,我们大脑学习的原理是:把新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知识努力关联起来,并不断强化这个关联直到巩固。
一个新知识,如果没有和已有知识产生关联,就如同漂浮海上的一座孤岛,永远不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迟早和我们彻底失去联系。
而用我们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在“用已有的知识解释新的知识”,是在帮助我们建立关联。
只有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我们才是真正的理解了新知识,才实现了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接纳。
第二步:教会一个小孩子
问题一:为什么要教会别人,说给自己听不行吗?
说给自己听和教会别人最大的区别是:后者是一个很好的即时反馈。
当你能够做到把知识梳理好讲给别人听了,别人还会问你这样的问题:
这个地方我没听明白,你能再讲一遍吗?这个地方好像不对吧,你这逻辑不通啊?这个地方我的感觉好像应该是这样,你看看对不对?等等。
这些问题,或者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错误,或者能告诉我们哪儿讲的太复杂,反映出我们自己的理解不够透彻,或者能让我们看到他人的观点,得到新的视角和收获。
总之,这又是一个反馈模型,是会让我们受益匪浅的。如果你只是说给自己听,就错过了这些收获。
问题二:为什么要求教会一个小孩子?
如果你不能让一个5岁的孩子听明白,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个道理。
既然要教会一个小孩,那总不能用专业术语吧?而是应该尽可能的简单,想办法让一个孩子都能听明白。
现实中,当你问别人他领域的专业问题时,如果他满嘴专业术语,全是你听不懂的话,你可以怀疑,他不是真正的高手。
对比一下那些行业大咖就会发现,他们往往能用简单易懂的比喻,或者讲一个故事,让即便是门外汉也能听明白。
把道理讲的很难一点都不难,难的是把道理讲的很简单。
把道理讲的简单,是很不容易的,这是巨大的进步,而非退步。
它意味着,你的理解非常透彻,抓住了本质,然后还能找到与之神似的简单事物,通过类比,让别人轻松的一下子恍然大悟。
好的方法,不谋而合
走完了这条从普通学习到费曼学习的路,我们现在知道了,费曼学习法居然有这么多的好处,确实名不虚传。
这还不算完呢,我试着寻找费曼学习法和其他学习方法的关联,惊讶的发现,居然有好多不谋而合之处。
也就是说,在践行费曼学习法的过程中,你也无意中在同时践行好几个其他的学习方法,比如:
(1)拉伸区原则
拉伸区原则,指的是我们要走出舒适区,做那些有一定困难的事情,才能进步最快。它是刻意练习的核心原则。
不管是把知识梳理清楚、消除模糊,还是通过表达出来发现盲点、消除盲点,还是努力用简单的语言解释道理,都是在挑战自己,完全符合拉伸区原则。
(2)主动学习原则
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带有个人的意愿和需求。
你可以想象两个孩子,一个是被妈妈要求去学钢琴的,一个是自己喜欢弹钢琴,主动要求妈妈报的班。二者的差别可想而知。
把所学知识教会别人的整个过程,都是在用输出倒逼输入。每一次回头看书查漏补缺,每一次为了写文章查阅资料,每一次为了把道理讲明白而去苦苦探索本质,都是带着需求在主动做这件事,所以完全符合主动学习原则。
(3)好的记忆方法是回想
我上学时,很多同学背书,都是仰着头一遍遍无脑重复。
而好的记忆方法是:看几遍后,就开始合上书回想,哪儿实在想不起来再打开书看,直到全部背诵出来。
费曼学习法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在回想。
而回想这个动作,也形成了一个我们上面反复提及的:反馈系统。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怎么实践?
(1)你一定可以做到的,就是给同学讲题。
很多人,包括那时的我,都觉得给别人讲题有点浪费自己的时间。
但如果观察一下你会发现,那些真正的学霸,从不拒绝给同学讲题。他们可能并没有这个意识,只是出于好心,但最后受益最大的,确实是他们自己。
所以,以后要抓住每一个别人向你提问的机会,积极的帮助同学们。不仅对学习本身帮助很大,你也会因为帮助别人,而每天心情好好,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自信!
悄悄告诉你,那些乐于助人的人,不一定是多么高尚,而是帮助别人、对别人好真的很爽,哈哈。
(2)如果你有这个耐心和时间,完全可以照搬那位农民父亲的做法,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学习。
教会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除了学习效果好,很可能还会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就像故事里的那两个孩子,一直对学习有很大的热情。
(3)如果你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关系。孩子有最好的学习同伴,就是自己的同桌。
他们可以互相,把老师讲的内容复述给对方听,互相讲题,互相表达自己的收获。
这么做的话,很可能,俩孩子的成绩会一起突飞猛进,以后回想起来,还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呢。
(4)如果同桌不想这么做,也没关系,你一个人也可以,你可以每天晚自习“写小作文”。
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你刚刚解出来的一道难题,都可以通过写小作文复述一遍。
写小作文的习惯一旦形成了,还能发展成一个让你受益终生的好习惯:每日反思。
(5)如果你说你讨厌写小作文,呃...也还有办法,你可以这么做:学习的时候,总是站在老师的立场,想着怎么样能给别人讲明白。
听完课后,装作老师的样子,自己把这节课的内容重新讲一遍,并且要讲的清楚、简单。当然,讲的时候要合上书。
研究透一道题后,装作老师的样子,把这道题重新讲一遍。
当你形成这个习惯,费曼学习法已经在你的心中,你时时刻刻在应用费曼学习法。
现在我们知道了费曼学习法为什么好,有了认知的驱动;又认识了这些具体的实践方法,学会了把它应用到学习中来。
剩下的,就是行动了。行动啊,少年,不行动,再好的学习方法都是摆设。
就先从最简单的给同学讲题开始吧,因为它足够简单,你一定可以做到。然后再逐步尝试其他的方法,直到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落地任何新的方法,都是一个适应的过程,需要时间。关键是,保持耐心,多实践,多反思。
每个孩子都不笨,只是有的对学习还没入门,学习方法不合理。在学习之前,先学会怎么学习,就一定能事半功倍,取得进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