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家庭故事】怀念儿时每年大年三十,那些不变的美味佳肴
文/付朝兰
自从我结婚就算长大了,就没有机会再回到爸妈的家里过团圆年。
但是我一直留恋,儿时每年年三十的美味佳肴。我的家乡隶属于济南市平阴县,虽然离济南比较近,但是大年三十的三餐除了晚上的年夜饭基本一样外,其他两顿饭还真有差别。
1
大年三十的早晨,在我们老家老人会把早餐做好才叫孩子起床。因为担心孩子们嘴馋所以就让晚会起来。
早餐是儿时一年内吃的最丰盛的一顿早餐了,妈妈用白菜猪肉炖粉条,再放上年二十九炸的萝卜丸子,肉丸子,家人每人一份,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每人一大碗。再每人来一个全小麦面粉的白馒头,或许现在的孩子们不明白,吃一个白面膜还要炫耀,在我们山区,到了一九八八年还没有吃上全小麦面粉,平时还是要吃三和面,或者两和面的馒头。香喷喷的白菜猪肉炖粉条,加上油炸的丸子味道,更是更上一层楼。我们早就垂涎欲滴,等妈妈用铁勺盛上一碗菜,就抢着帮忙从厨房端到堂屋,等着爸爸发话说:“开饭,”我们就开动筷子,快速吃下。
2
午餐每家每户都吃水饺,这也是孩子们期盼的美味。中午的水饺馅多种多样,有白菜肉,胡萝卜肉,白萝卜肉,韭菜肉,冬瓜肉,这些馅子要看平时谁家种菜多,或者经济条件好一些,才能如愿。我们家因为爸爸勤快,再加上姥姥家送给一些原材料,所以相比邻居们是丰盛的。这也是我们兄弟姐妹们最幸福的,妈妈虽然不让我们帮忙,但是我们还是自愿帮着擀面皮,哥哥姐姐帮忙包饺子。
那时每个孩子的饭量都大的惊人,现在我们一家三口吃一顿饺子,那时也就够我们其中一个孩子吃的。所以妈妈要准备好多饺子馅,和面要和一大盆。现在想想爸爸妈妈真是辛苦,为孩子们准备吃的,穿的。
中午十二点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妈妈首先盛上三碗三个水饺的,供奉财神,天神,灶王爷,然后再盛家人的水饺。我们这些小馋猫迫不及待的端起个人的碗,快步去堂屋,放在八仙桌上,拿起筷子快速夹起一个放嘴里,烫烫的猪肉香味弥漫着整个口腔,什么白菜,萝卜,冬瓜都被大葱和猪肉味盖过了。吃了一碗,再来一碗。妈妈把多余的水饺都放在篦子上,我们自己再给自己添加。二老看着孩子们那贪婪的表情,心里特高兴。
3
晚餐是大年三十最丰盛的一顿饭,因为晚上大娘家,叔叔家的兄弟姐妹也要过来过团圆年。他们还会带来自家的拿手菜。
年夜饭有红烧肉,炸丸子,炸耦合,拔丝地瓜,拔丝苹果,炸花生米,白菜粉条,还有从姥姥家带来的东平湖小鲤鱼,小虾也被老妈炸的外焦里嫩,还有凉拌粉皮,豆腐皮,还会顿一大盆自家做的豆腐。满满一大桌。老人们坐在上座,年龄大点的挨着老人坐,年龄小的靠门坐,再小的就站在哥哥,姐姐身边,这个哥哥给一口菜,那个姐姐给一个炸货。虽然没有现在菜品丰富,但吃进胃里的全是美味。
大娘家的哥哥姐姐,叔叔家的哥哥,弟弟也会把大娘,婶婶的拿手菜端过来,在我们家一起吃。有时是我们家有的红烧肉,炸丸子,猪肉白菜炖粉条,菜椒肉,冬瓜炖肉。人多热闹吃的也多,更多的是开心,还有难忘的那份亲情。
年夜饭还会吃水饺,水饺里还要煮面条,寓意是钱串子。水饺是元宝,面条是线,把钱用线串联起来。寓意谁吃了将来有钱花,所以我们都喜欢吃晚上的这碗钱串子。
现在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吃过年三十的三餐了,因为我要跟随公公婆婆他们的风俗,他们二老怎么吩咐,我怎么做,虽然吃的特别可口,但是,还会偷偷怀念儿时的那些算不上美味佳肴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