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公是完全记不住我的生日的,连电话号码都报错,所以也没准备生日礼物。我问他知道明天什么日子吗?我说我生日。他说哈。但是我觉得可气又可笑,他自己生日都记不得,他认为成人的生日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他问我要什么。想吃儿童餐,买束鲜花送我。其实这种情况换做以前的我会特别生闷气,哼,生日都不记得,那么不在乎我。我都告诉你明天生日了,你应该准备惊喜和礼物才对,就会上升到对我这么不用心,是不是不爱我。这一整天就有得折腾了。事实这个事情跟爱不爱你没有关系,在他的思维概念里这事情没有这么复杂,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我也非常明白我完全有权利去选择不让自己混乱和难受的信念,当下的我就选择允许和接纳他,不强加我的自以为是给你。你愿意配合我就好了,当下我察觉到的是你能陪在我身边过个生日就好了,我并不会让以前的那种自以为是,他应该他应该如何如何,然而却没有做的思维,让我一天都陷在混乱当中,我完全不选择这样的思维。我想表达的是:让自己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一件事时,有权利选择让自己不愉快的信念,也可以选择让自己愉快的信念,就看你怎么选择。让自己保持在正确的能量当中,是我这十天想传递的,也是这一生非常重要的事。我们完全可以非常有爱的,无需向别人证明或者向别人索取。
接下来进入今天的主题:启动孩子的天赋才华。
昨天我们孩子一旦进入学校,就会被带入非常对立、非黑即白的主流口教育泥潭,老师家人齐心协力的让孩子变成分数显示器,其实大家有没有发现,孩子真正走入社会时,一个企业在招聘人的时候,很少关注孩子是不是高分者,更关注的是他的处事能力和责任心。那么在企业里能快速胜任和升职的一定是在工作中能够持续进步和思考,人缘特别好的人,而不会是高分生,就是昨天谈的生命的教育高过智商教育。在生命教育里包含情商教育和品德教育。不仅仅在企业当中,在生活当中,婚姻当中,一个享受过生命教育引导的人,其实都能取得不菲的成绩。那么从结果导向反推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现在那么关注想让孩子考高分,满足我们满足老师之后,但是他进入到社会和生活里的时候,是不是这个高分决定了他这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会让他取得对应的成绩。但是我们刚刚已经谈到了,其实在工作婚姻生活中,这个分数都不是起到最决定性作用的点,那么,分数既然不是最重要,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应该转移到哪个重心里面去呢?实际上一个真正以生命教育为前提的重心,孩子成绩一般不会差到哪里,而且孩子是非常主动的。如果重心只在智商上面,孩子一定不会如你所愿,并且双方都是非常被动的。昨天课后有一位妈妈聊到非常感激儿时给她带来快乐的爷爷奶奶。为什么会这样?成长后的她一直非常感激爷爷奶奶在儿时给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养分。幼儿园时期的她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有很强的孤独感,爷爷和父亲沟通让她回到农村读书,让她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保留她最缺需的一面,长大后如此感激她爷爷。爷爷说:孩子的快乐和家人的陪伴比学校里学的那点东西重要多了。她说至今整个小学时期都是阳光灿烂的,我一直感激在那个年纪爷爷奶奶给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养分。他们两特别自然,从来不会用条条框框评判要求人,常常会因为什么事捧腹大笑,甚至搞破坏都变成了一个幽默的事。
好,那么我们是否能成为让孩子感激一辈子的父母,还是让孩子痛苦勉强都不愿回到童年时期的父母。昨天南方都市报一篇文章说,整个中国的教育就是一个精神病院,如果运动员牺牲身体健康换取牌,学习往往以心理残疾为代价换取学位,不仅尖子生被残害,差生一直在公开的歧视当中,没有起码的尊严。学校对待差生的评判。差生意味着否定你所有的一切。反对设立最高目标,而是画一条底线。别掉下底线。这样身体和心理的代价才最小,才是最大的保护。老师推中上学生到前三名,他每次只是笑笑,别让孩子拼出精神病,成绩不重要。美国两次凶杀案都是中国去的尖子生。智商教育不是核心要点。把生命教育放到前面,高品德高情商教育,提到高品德高情商教育的核心离不开镜像式规律:孩子所能做到的全部是从成人身上看到的。这几天回到广州和大哥大嫂生活,他们十岁孩子每次都掉饭粒,也会剩饭。我和他说你浪费是不对的。要珍惜粮食。他说为什么?我说老师没有叫你珍惜粮食吗?他说没有啊。我就观察他父母,也是这样。这个案例说明,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学习很多育儿方法,怎么让孩子自学等等,其实真的不用学这么多表象论,你自己做不到,你别想让孩子做到。训斥教育。好比家长让孩子少玩手机,自己却一刻都离不开手机。但是如果你能做到吃饭开电话、开车开车时来电话,会主动说这个时候接电话是不好的,开车接电话是非常危险的,是不成熟的而行为,你自己在这个事情上表达出态度和行为,孩子的规矩和意识自然会形成。或者自己在工作中表现出不分心不敷衍,孩子也会出现这样的意识,这一点我非常有体会。我的妈妈是非常能干干练负责的人,她每次做公众事情时,别人总说不用那么仔细,别人总说差不多就好了。她说要做就做到最好,不让人有后话。就像我们搬离租出,我妈妈也把房间大扫除了。别人说不用,他还是执意要做好。这一点上,她对我在工作中的影响非常大。工作中如果做的不满意就不舒服,也不贪图任何一点小便宜。我妈妈如果没有身体力行的呈现这样情景给我的话,我就不会这么主动和深刻的在这点上受教。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无明的父母会表现出在生活里这个吃亏,做生意斤斤计较,在生活中整天表现的是这样的状态,但是又整天唠叨孩子在工作中不能升职不够出色。但是你们要明白的是只有一个非常大度非常责任心不去斤斤计较的孩子才能融入一个更大范围的圈子里,这是我们要觉知的镜像式教育。我有个同事索要无效后用威胁的语气讨债。我能觉察到这个同事内心其实是非常恐惧的,处理事情的源头来源于哪里?我们分析就能发现这样处理事情一定是在他接触的环境里经常出现过以这样的方式处理事情的态度,所以他学到了。当你的父母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处理方式是非常温和的,并且会耐心的坐下来告诉你这件事该如何处理,你的脑袋里出现这样的情景,发生任何事先冷静下来,不要恼羞成怒等等,当你的脑袋里出现这样的镜像模型,当同类的事情发生,你就会把那样的方式抽取出来,应用到生活里。前一阵子我姐的女儿不小心尿尿到裤子上,大人会说怎么那么会讲话就是不会说尿尿。旁边的人会说,你尿尿要说啊,语言无法让孩子理解,要呈现给他看,当大人尿尿的时候也要说。他脑袋就有意识。所以那几天我常常说小姨要去尿尿了,要去洗手间的马桶上尿尿,一边说一边那样做,慢慢的他就会形成意识。还会和小孩说你是不是要尿尿,尿尿要去马桶对不对。他看到就会有这个意识。过了两星期她女儿都会说尿尿便便了,也知道要去洗手间。同样的道理,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非常有礼貌,不是通过说教:你碰到阿姨要叫,别人帮助你要和人说谢谢,不对要和人说对不起。说是不对的,而是要自己先做到呈现给他看,礼貌是什么样的。你要主动和人问你好,别人帮助了会说谢谢,时间久了他就会知道,但是很多父母都没有这个意识,只会一味要求孩子这么做。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写到:孩子我不期待你很优秀,但是我希望你很有教养。这是很矛盾的,我们常常希望孩子这样做,可是我们自己却没这样做,这就是我们非常傲慢无理的地方。当孩子出生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的角色也是新生的。我们也没当过父母,所以对孩子不应该傲慢和无礼,认为有操控他的权利。还有一个案例有一个妈妈在带孩子去餐厅吃饭时,不小心把汤勺摔破了,她叫孩子去找阿姨重新拿一个,孩子左右为难,妈妈就发飙: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拿个勺子都不敢,妈妈说话都不听了吗,就会这样训斥孩子。旁边一个妈妈看到了,就观察到小孩看不到妈妈所指的位置,并不是不愿意去。她走到孩子面前蹲下身,把孩子挪到能看到勺子的位置,告诉孩子勺子在哪里,孩子就非常开心的去拿了勺子回来。这个事情告诉我们,我们经常站在我们的角度要求孩子,明明你们看到的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的傲慢,去评价我们的孩子,有时候说孩子不听话,其实是大人的自以为是而已。那么在这个事情上,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警觉,让自己和孩子在公平的线上。之前看过一本如何让孩子有安全感性格和父母间亲密无间的书上提到孩子正在说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想让孩子过来做另外一件事,他会不下几十遍的用新的方式把孩子吸引过来,但是我们经常会,当孩子摸遥控你不让他摸,都是直接把他抱走,不会去吸引他。说明从小给孩子民主权,一出生就当成生命个体来看,他有是完整的人,有他的主权权利,这时你对待他的方式就会不一样,当他感觉他是备受尊重的,觉得你跟他是朋友是一样的人,一旦他有这样的同理心,在做沟通的时候就非常的简单和容易。我们和孩子沟通辛苦是因为把自己摆在太高和傲慢的位置上。前两天我经历了这样的场景,儿子的作业没做完被老师训斥留校。回来后爸爸严厉的教训儿子做完作业才能吃饭洗澡。而奶奶是很心疼的,让孩子先吃完饭再做作业。所以奶奶和爸爸就起了很大的冲突。这后面观察是很有趣的景象,实际上这个孙子在生活里叶不太尊重自己的奶奶,不太会听奶奶的话,叫好几声都不应。这样的情景结果来自哪里?刚刚那个场景就能判断出来,在孩子最害怕的父母那里,奶奶的角色是不太重要的,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我的父母都能大声对奶奶反驳,孩子是很聪明的,他能察觉在家里谁是有地位的,谁是没地位的。这个孩子平时对待大人的方式,其实跟父母对待他人的方式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今天的主题镜像式规则的教育。经常我们在生活中会怪孩子脾气不好,不礼貌等等,他根本没有判断之心,他没有出社会,没有集体意识的规则,他所有的规则都来自于你呈现给他的状态。他会在生活里观察我的父母是怎样说话的,是怎样对待别人的,我的父母是如何相处的,他所有的判断和呈现的场景就是来自于这里。在镜像式教育里面,我认为非常高危的是关于父母吵架和父母离婚,就是平时相处的雷区,我是非常不赞同,就是在孩子面前父母吵架的行为。我见过一个父母离婚了,他们有孩子,双方都是比较没有察觉的父母,在离婚之后孩子跟着父亲,孩子父亲经常在大众前提到说他妈妈怎么怎么不好,为什么离婚,你妈妈跟别的叔叔好了,他没有对孩子忌讳说,离婚前也会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对于这个孩子而言,长大一定会重蹈覆辙的因为他脑袋里出现不了父母和和气气坐着沟通的场景,他已经觉得原来婚姻就是这个状态,他父母就是这样,他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眼见为实的场景。所以当他长大后进入婚姻,对女人也是非常不信任的。有一点需要注意到,孩子是因为父母亲的结合而产生的,他要与父母连接是他天生的心理需求。他的一半来自于父亲,一半来自于母亲,只要否定父母双方中的任何一方,等于无意识的否认了孩子的一半,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父母连接的归属感,这个归属感是因为完整结合而来的,所以他出生之后非常期待这一份完整,这一份期待超越了对一切事物的渴望,孩子会通过什么连接呢,你越去否定一方,他就越想做另外一方被否定的事,因为只有做相同的事情,孩子才会感觉是连接的。孩子出生了,别人会说像你,像老婆等等,如果有人说谁都不像,你就会有一种脱离感尴尬感,因为孩子跟你好像没有连接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雷区,你在孩子面前所有表现出来的状态,都可能会成为他用此作为人生价值观衡量的标准。就像有的人说天生不相信爱情。我有个朋友说也是新婚,可是对老公总有一份强烈的不安全感,没办法有完整的信任感。后面我追溯回去才知道,他父亲在外面有小三,她妈妈也知道,可妈妈是隐忍的人不说,所有人都知道却不捅破,对她而言,他接触的环境,这就是她所认为的婚姻的价值观,就是不可信。所以当她和老公事业分两地,但不远一小时路程,她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父母传递给她的信息。我们永远要记住这一点:孩子不会做他没有接触到的情景。对孩子来说,经常做出来的场景就是他会经常接触的场景。如果父母的沟通方式是暴躁型的,那么孩子也一定是暴躁型处理,甚至小时候开始就已经学会了暴躁型沟通方式,无论和你还是外人都是很没耐心和暴躁型,因为你传递给他的就是这样镜子里的场景。所以我们想培养孩子有优秀的品德能力和情商能力,我们自己就要在生活中把这样的模型呈现出来。情商其实就是教会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二胎的烦恼,彼此不分享东西也不分享给家人。后面追踪下去,很多二胎的问题其实是父母导致的。父母在生活中没有察觉在生活中所让两个孩子导致的对立面。举个案例来说,有一次在我姐家,我和我姐的女儿一起玩耍时,我女儿很多东西还吃不了,姐姐女儿比较大吃一些东西比较能消化,她拿东西吃的时候我妈妈常说你不要过去,不要被妹妹看到,不要给妹妹吃,姐姐就会藏在怀里,赶紧到别的地方吃。还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啊你不要去碰妹妹,大孩子其实没有恶意要伤害妹妹,只是靠近一点,可能是不小心手脚碰到弟弟妹妹,大人马上会说你不要碰妹妹,离妹妹远一点,你要保护妹妹,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你是姐姐,所以孩子之间的对立是大人没有察觉的时候积累出来的。后面我就跟她说,说不了的,是引导出来的结果。所以一定要用做的方式告诉他如何处理。后来我告诉他,既然是我们自己用行为展现给他们积累出来的状态,我们必须要行为解决掉这个事,就要做给他们看。让他们平时在分享东西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要学会给彼此夹菜,并且嘴里同时说:恩有东西要一起分享。就是要做给孩子们看,孩子们才会有这样的理解能力,他的理解就是直线型的,镜像型,我看到什么OK,我这样子做,他们不会拐弯,大人认为说了他会理解,不是,孩子不会这样做的。所以我们要引导,想让孩子有什么结果呈现,一定要先做。然后我告诉她,选择几次买东西的时候只给其中一个孩子,把另外一个孩子叫到旁边去沟通说:你看你现在没有这个东西,你觉得不跟你分享,当只有一个东西的时候,所有人都有只有你没有,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让孩子去体会这个感觉,用行为去引导他们不分享,自己是什么样的体会,是不是不开心,下次你不跟别人分享的时候是不是别人也会不开心。当然这样的测试跟这样的行为引导并不会一次生效,可能需要十次八次,所以父母就要很有耐心用镜像式引导孩子。除了让孩子有非常好的行为品德的引导以外,还必须知道孩子更深层的生命信息。比如一定要先知道孩子是先选择父母而来的,并不是父母创造了孩子,一旦我们有了这个意识,育儿观就会发生改变,有研究报告显示过,孩子在肚子里就会有胎内记忆,所以才会有所谓的胎教,但是很多孩子出生后都说了他们是如何选择自己的父母,来到这个家庭。甚至有的孩子说是因为看到妈妈非常伤心,爸爸对妈妈如何不好,想拯救妈妈之类的。所以在这点上,我们一定要知道孩子是非常独立完整的生命个体,不是你创造的。所以在这点上切记一定要抛掉我们的傲慢,用非常强的民主意识尊重他这个个体,他们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一个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使命,甚至有的孩子说是他自己想成为残疾人而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个信息向我们透露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灵魂,并且都有不同凡响的天赋才华,不应该用我们的傲慢阻碍孩子展现自己的天赋才华。只有给足了孩子足够的信任欣赏鼓励,这些会成为激励孩子自己想优秀上进的理由,我们传递出来的完整和和谐的状态,不要求不要求不干预,让他们能完整的做自己,表现出这样的状态,孩子会非常感激并且会变得异常完整。前几天的课程都提到清理身上的匮乏,就是因为想让真真正正的自己体现出来。既然我们自己是需要清理和修补我们之前被嫁接的匮乏,那么我们就不能把匮乏再强加到孩子身上,也就是说孩子一旦没有匮乏后就不需要向我们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抓取,填补那个空缺,内在真真正正的智慧就会出来,叫做生命教育。就像很多修行的人一样,他们入世后又出离世间,他们修的和我们修的其实是一样的,先承认自己身上有什么问题,叫破迷开悟,看清自己和生命的真相,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要什么,能做什么,想要什么。一点你清楚了这个课题的时候就是你能力和能量最大的时候。无论做什么都会特别顺利和圆满。乔布斯曾经在斯坦福做演讲时讲过,我们要找到自己,警觉自己对哪件事情有什么样的兴趣,延续下去,因为那就是老天爷让你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在不给孩子增加障碍和负担的时候。孩子来到世界之前的能量就会被启动。他一旦能够找出自己来这世上独一无二的使命的时候,就会完整的体现他能在这个世界呈现的个人价值。所以我们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来到我们这个家庭里,我们可以成为帮助成就他们做自己的人,而不是给他们设置障碍的人。我相信孩子一定会非常感激这样有觉知的父母。
高品德和高情商的引导核心首先离不开:镜像式规律。什么是镜像式规律,就是孩子所能做到的都是成大人身上看到的。
很多的父母都会去学习非常多的育儿方法,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能力,怎么让孩子守规矩等等。其实真的是不用去学这么多表象论,只要你自己做不到的,你别想你的孩子能主动做到。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里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
谨记:别用我们的傲慢无礼去扼杀了孩子对你的感激和来到你身边的使命及独特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