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我们离开原来工作的地方,来十二厂报到。来自不同地方的我们一起在培训学习中度过了从不认识到互相熟悉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厂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在他们的热情和包容下,让我们渐渐敞开了胸怀,融入到忙碌的培训学习中。一个月的理论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让我们深刻意识到这里的工作和以往我们所在后勤的工作是不一样的,这是对自身的挑战,要做好吃苦的准备。经过一个月的相处,我们班的同学大多处的不错,带着不舍和对未来的期盼,我们又踏上了去一线的征程。
从西安开车一路向北,沿途在陕西境内,十月底的天气晴朗,路两边的树木还散发着绿意。一进入甘肃境内,气温骤降,北风吹在人身上还发散着寒意。树叶开始枯黄,树木变得稀疏矮小,黄土高原特有的风情展现在我们眼前。到了前指机关,我们面临着分配,四十多人就此分别,各自分配到作业区。我和八位同事一起分配到板桥。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们穿着便装等来接我们的人时,领导告诉我们,今天来接你们都是换了干净衣服来接你们的,他们平时穿得根本没这么干净,来到一线,也让你们体验一下一线工人是如何工作的,鞋子上沾满了泥土,旁边几个穿着油迹斑驳红工衣的小伙子,在我们的注视下,拘谨地不知道手该往哪里放。在他们身后,天是那样蓝,我们在作业区又进行了三天的岗前培训。为了让我们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同事们对我们都很热情,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培训结束,我们又各自回到分配的站点,我上班的站点在大山脚下,四面环山。深秋时节,路边的野雏菊一簇簇开得惹人喜爱,院子里黄绿相间的绿草也不甘示弱的散发着秋的气息。深山秋雨,远处山里的湿气在雨中形成浓浓的雾气,飘荡在空气中向山顶升去,远远看去,大山在雨雾包围中若隐若现,真是人间仙境。雨后,本来蔚蓝的天空更蓝了。这里空气很好,天晴的时候万里无云,蓝天就像布景,映衬着大山巍峨屹立。天气阴沉的时候,大山就像水墨山水中走出来的国画,沉默地矗立在那里,守护着这一方天地。
我们这个站点,年轻人居多,生产装置和居住地离得很近,每天早上吃饭时,将大家工作安排下去,各司其职。刚来到这里我很不适应,连续工作20天休息8天,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听到这样的上班模式,我很震惊,在自己的工作经历中,这是没有过的事。而对于这点,这里上班的小师傅们还很知足,觉得能休息已经很不错了。我所在的站点周边居民很少,想要找到一个商店都很难,平时门口的马路上行人也很少见。离开繁华的城市来到这里,能在这里安心工作,还无怨言的扎根在这里,真的很令人钦佩。
刚到站点,呆了一个星期还好,呆到第二个星期就很焦躁,觉得与世隔绝,等到了第三周就开始数着回家的日子。问小师傅们在这里工作急不急,他们反倒安慰我说,没事,习惯就好了。回到家,我竟然有种重归人间的感觉。休假返回站点,领导同意我跟小师傅们去山上巡井。天色阴沉,快下雨了也阻挡不了我们去井场,怀着几分兴奋和期待的心情和同事们踏上去井场的路,穿梭在山间,道路依山而上,时而上山,时而下山,转弯盘山路依山而建。路的一旁就是杂草丛生的悬崖。越到大山深处,路越难行,直上、直下呈九十度的土路,就这样皮卡车慢慢爬行,偶尔见到一只野鸡从车旁草丛中飞出,连续坐了40多分钟车才到工作地。周围没有人烟,只有几台机器运行发出声响,旁边一个铁皮房孤零零地座落在那里,四周十分寂静。
深山中,冬季的山野满目荒凉,同事们在抽油机前进行日常维护检查,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密密麻麻的小雨,我们的衣服被打湿了,路面也泥泞不堪,发现抽油机管线有些淤堵,赶快联系特种车前来清淤。队长让司机和我一起下山,顺便再送饭上来。山里气温越来越低,我问同事,你们怎么办?他们说没事,不用担心,雨下大了,我们在井场铁皮房烤烤,下山一定小心。我和司机师傅冒雨赶回站点,我才发现脚已经冻得没有知觉了,而队长他们忙到晚上才回来。
头一次去井场,我很是震撼,觉得咱们工人真厉害。有位师傅很自豪地告诉我,只要大山中有线有灯的地方就有我们驻井工。是的,所有来到一线工作的师傅们都是令人敬佩的。他们为了工作舍弃小家,义无反顾地扎根在这黄土高原,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工作。冬季天气寒冷,容易结蜡,为保证生产,在井区黄队长的带领下,站点的技术员和大班师傅们齐心协力及时对管线进行清理、吹扫,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这个站点上都是80后、90后的小姑娘、小伙子。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现在年轻人做事没有耐心,比较焦躁,可是在这里,我看到了新生代在延续老一辈的的精神。
看到他们认真工作的态度,我就觉得惭愧。当我们在城市中享受灯红酒绿生活的时候,也许他们在井场忙碌着;当我们为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时,他们顶风冒雨孤守在偏远的井场;当我们享受家人相聚的幸福时光时,他们在井站监控着管线设备等运行参数。
走近这些一线默默无闻的工人,,受了他们的影响,我会努力工作,融入到他们当中,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做一名真正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