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价值观,也是中国人的理想的道德境界,时至今日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具有借鉴和传承意义。那么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如何践行“仁义礼智“呢?
1、“仁”:以人为本,人性关怀。
“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孔子所说的“爱人”,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不忍之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将“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承认人与人在生命价值和人格地位是平等,对弱小和身体有不足之症的仁,我们应该抱有怜悯之心、恻隐之心,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要给予帮助和关心;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为仁,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体现了自己的仁爱之心。
2、“义”:公平正义,坚守原则。
“义”,是指社会忠公认为适宜的、应该的道德行为准则。“义”的原则往往也会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所以也是一定社会的法律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我们应该以道德和法律为准绳,时刻提醒和约束我们的个人行为。同时我们应该坚持真善美,反对假恶丑,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做到公平正义,坚守原则。
3、“礼”:恭敬尊重,礼仪文明。
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恭敬与尊重,协调人际关系,倡文明礼貌的导言谈举止,这些功能和作用,当代社会也仍然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方面中:“自由、平等“,就体现了”礼“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信人人生而平等,积极践行尊老爱幼,帮扶弱小的美好品行。使全社会形成恭敬尊重,礼仪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4、“智”:崇尚知识,追求真理。
马克思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说:“世界上只有尚未被人类所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以被人所认识的事物”。掌握知识并善于思考的人,就可能成为“智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崇尚知识,追求真理,不人云亦云。才能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保持一颗冷静,沉着的头脑,不为物欲所迷惑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