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了,今年既定的目标完成了多少?阅读了前面的几篇人生多种可能性,你是否在为未来一年在做计划了呢?你打算定什么样的目标,如何进行投资自己?
其实,投资自己就是开辟新的人生可能。
01 定最好的目标寻找新的人生可能吗?
每一年我们都在定新的目标,这到底是在逃避现实还是寻找人生的可能性呢?
逃避现实是以目前的情况来说,还有可提升的空间,设立目标时2好高骛远,不基于现实情况制定的。以为是离开舒适区,而舒适区还不够舒适稳定。
当我们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都能清楚自己是在逃避现实,还是在寻找新的人生可能性。
如果是一件事情没做好,就给自己找一个理由,说自己不适合做这件事,不是兴趣所在,外界条件不适合,或者其他什么原因,然后就换一件事情去做。这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安慰,就用寻找人生的可能性来说事。
人在这时候如果真诚地对待自己,就应该问问自己是否尽了十二分的力气。而这时对自己努力程度的判断应该客观(这才是对自己真诚),可以对比那些将同样一件事做好的人,客观地评价自己是否真的努力了,而不是寻找借口。
很多时候,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在寻找新的机会之前,需要证明自己能够将事情做好,不论这些事情自己是否喜欢。有了这样一两次成功的经历,才有足够的信心,再做新的事情时,能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否则,任何新的尝试不过是新的失败,最后形成习惯性失败。
所以,在寻找人生可能性的时候,问问自己,现在能跳一跳就能做好的事情是什么,标准是怎么衡定的?能做好了才能叫做寻找新的人生可能。
02 多种可能性还是单点突破成功?
我们看到往往很厉害的人,他们的人生就有多种可能性。像微信之父张小龙,做好微信,也能夺得高尔夫的比赛冠军。
他们的成功都有一定的方法可循,有些看似不同的事情,做起来方法是相通的。他们做好每一件事情 的借鉴意义是:
1.凡事不做则已,如果要做,就要把它做好。
人生宁可少做事,也不要贪多,免得最后总是半途而废。就像极简主义,把自己众多想做的事情进行排序删减,一个时间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在很多方面成功的人,其实并不比其他人做事更多,只是他们做事都产生效果,而大部分人做事是“狗熊掰棒子”罢了。
2. 凡事做起来要尽可能专业。
把事做专业的捷径是系统地学习。张小龙获得登喜路林克斯锦标赛的冠军,这也是中国人首次在这项比赛中夺冠。不是因为他的天赋,而是迷上高尔夫后,每天都去球场打掉400个球。还请最专业的人做教练。不是自己凭空琢磨。对一些新领域的了解,是靠系统地学习课程,而不是随便看点书得到的。
3. 不要因为别人做了,自己就一定要做。
很多人会讲,今天离不开手机,但是如果真的把手机扔到一边,我们会死吗?显然不会。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有自己使用手机的习惯和方法,而不是和大多数人一样永远挂在手机上。采用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做事方法,只能得到和大多数人差不多的结果。
人是有千差万别的,并不存在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成功之路。有些人的成功得益于多元化的人生,有些人则在于偏执。不论是哪一种,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得专业非常重要。
03 定最好的目标拼尽全力
有人定了最好的目标后,每天都应该非常真诚地问问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是否都尽力了。
这涉及自我认知与自我设限。如果凡事都是尽力做的,那么自己的上限就很清楚了。
自知之明来自于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或者说见识。对外界了解得越多,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就越准确。老鹰在小鸡堆里长大,会认为自己是小鸡。只有见到很多人,才知道自己真实的高度。对自己能力的判断也是如此。
其实,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运气,绝大部分人更是高估自己的美德。做事的时候,要 Target for the best,prepare for the worst (定最好的目标,做最坏的准备),正如古语“取法乎上,始得其中;取法乎中,始得其下 ”,讲的都是尽万全努力,做最坏准备,坦然接受各种结果。
但大部分人是反过来的。比如考试,好的学生是按照100分的目标去复习,只期望自己能得到90分。差的学生永远是只花七成的力气,却希望靠运气能得到100分。
最后,人努力的目的是为了幸福。这个目的永远不能忘记。如果各种努力,各种所谓的成功,让自己变得反而不幸福,那就是一种失败。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问自己,虽然我们今天有了18世纪没有的发明,财富水平堪比那个时代的贵族,甚至比那个时代具有更多的机会,但是我们是否比那个时候的人过得更幸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说明我们忘记了生活的意义。
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就能有心境欣赏沿途的风景。这样,即便人生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过程也是幸福的。但往往,幸福的过程会通向成功之门。
愿我们为了幸福而努力,更愿我们因为努力而幸福。
今日精进
你目标的设立的初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