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Spenser的第555篇文章
“S叔,最近感觉‘毛衣战’的硝烟越来越浓了,股市表现不理想呀,我以为今年又一波牛市大涨,前段时间一波操作,现在倒好,刚赚的钱又跌回去了。”
“S叔,RMB最近贬值很凶呀,我是不是要多换点外汇,多储备一些美元资产呀,不过现在换外汇真的好麻烦呀。“
感觉最近大家都很焦虑,好担心经济会不会继续向好,好担心“毛衣战”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产生巨大的冲击。经常有读者在后台表达他的“忧国忧民”,当然,本质上就是忧自己的钱袋子。
然后我问他,这个不好说呀,你在股市上投了多少钱呀?你有多少资本想换汇呀。
“我在股市上有十几万吧,嗯嗯,你知道,这是我全部身价了。“
“我想换个十万人民币,做些海外资产,分散些风险。”
毛线,就这点本金,你就算亏,能亏多少。就你这点本金,换外汇,都不如在海外银行开户的手续费贵,能不能别瞎BB操心,洗洗睡觉。
真是一波操作猛如虎,一看账户两毛五。
S叔今天必须要吐槽下,现在大多数人的资产规模,都没有资格担心“毛衣战”的影响。
我去年写过一篇文章的主题,遭到冰火两重天的声音,我大概的意思是:年轻人本质上,是不需要理财的;年收入30万以下,或者资产规模小于100万的,就不用太想理财这种事了;本金太小了。
在我看来,理财的核心不仅是风险,而是本金体量。
你只有一万块,就算让你收益翻一倍,了不起吧,你无非多了一万块;你有一千万本金,哪怕10%的收益,你就多赚100万。
这就是本质上的区别。
所以,我认为如果没有大的资金体量的人,天天担心“毛衣战”对自己现金账户的影响;就像一个人担心全球气候变暖,对今天出门的天气影响。
无用,且有点搞笑。
我自己前几年根本不太关注外汇的变化,这特么和我有什么关系,关心了也不能改变什么。现在会关注了,不是因为意识突然到位了,而是资金到一定体量了,是资金到位了。
我自己在香港有海外理财业务,比如香港保险,我的一些大陆朋友,经常来向我咨询理财型美元产品。我在给他推荐之前,一般都会问他大概一年的预算是多少。
如果连一万美金都买不上,我就建议要不就别买了,不是我嫌麻烦,是我觉得他没必要折腾。
因为在我看来,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而最大的成本就是一个人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注意力成本。
但是我们太多人,都忽视了这些无形的成本,而过多地去关注一个有形的资金成本。
吴晓波说,35岁以前,真正值得投资的东西,只有一件,那就是自己。
这句话听着挺鸡汤的,但确实是真理。
五年前,我清楚地记得,我银行账户里有大概20万人民币,如果我当年拿去做了理财,按照年化10%的收益,五年时间,我现在也就是一个翻倍的收益,撑死多赚20万;还好我拿着20万,10万付了香港研究生的学费,另一半10万用在香港一年的生活费。
如果当时这钱真拿去理财了,我就没有资本来香港了,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收入。
现在想想,当时的这笔钱,真是我目前回报率最高的一次投资,没有之一。
真的,别瞎操心,别瞎折腾,人家华为任正非都没你焦虑,中国经济一定会更好,你要修炼自己,跑得足够快,赶得上这辆快车,才是你现在该做的事。
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