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回老家听说到一个亲戚的儿子在外偷偷借了一笔钱然后去放高利贷,本来约定的10%的利息,却不料借款的人拿着钱跑路了,原本的利息不仅没有收到,还欠下了17万的外债,然而他儿子为什么会去放这个高利贷呢,早在之前他的父母也有几次在外面放高利贷的经历,一年也收到了15%的收益,经过几次的往来,他儿子就深信这种模式是可以赚钱的,于是偷偷的借钱去放高利贷,不料这次恰好遇上老板跑路,最后亏得血本无归。
这种民间的借贷模式能够存在主要在于人具有即时回馈感的心理,首先人对于收益偏向于即时性,即投出去的钱能在短期看见投资回报,而高利贷恰恰是它会每月支付你利息,这是你能看得见的收益,其次回馈感会带给人一种信任感,经过几次的借贷经历后你会深信这种模式是能够赚钱的,但是对于借出去的钱投资方向可能并不是很清楚,由于这种信任感的建立使得身边的人也相信这种方式是一种赚快钱的好方式,因此有了本文开头亲戚的那一幕,他儿子私自借钱去放高利贷,最后无奈只能家里慢慢去还这笔借款,好在是借的熟人别人不计较还钱的利息。
因为大多数人存在这种即时回馈感的心理,因此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很多人也会掉进这样的陷阱当中,当我们去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首先会看见的就是收益率,一些P2P平台在推荐和宣传的时候也会首先用吸引人的收益率吸引客户,其次会邀请一些具有可信任度的人来进行代言,而先进去的人在收到即时的反馈之后会把这种信任感带给身边的人,这样就会有新的资金不断进入平台,只要在确保有不断新资金的进入情况下这种模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我们来假如P公司从投资人那里筹集了100万的资金,然后承诺每年支付给投资人15%的收益,而P公司将这笔钱投入到一些金融产品中获得每年10%的收益,这样算下来P公司每年会有5%的资金缺口空间,但是当第一批投入的投资者拿到回报后,这种回馈感会让他增加对公司的信任,认为这公司是可以赚到钱可信任的,这种信任感便会扩散到身边的朋友和其他人,他们也会纷纷加入到这个公司的投资理财当中,这样P公司的资金不出几年便会迅速从100万扩张到500万再到1000万,如果这个时候再加入广告效应和名人的代言,资金扩张到1亿也是可以实现的,然而这个5%的缺口最后才只有区区500万的资金,经过这种模式不断地经营个5年甚至10年后,如果哪一天市场环境不好了,公司突然告诉投资者今年出现投资亏损无法支付15%的投资收益,然后大家各自赎回本金散伙,这个时候大多数的投资者反而不会去抱怨,因为前9年他们都是赚钱的只是最后一年亏损了,只会自认倒霉,而最后一年加入的人相对前面加入的人是小众群体,他们亏损抱怨反而更加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只怪他们自己的运气太差。
为了更形象看这个赚钱的模式是如何玩下去的,我们来看上面的这张表格的计算,假如在公司本金增长300%的情况下,前四年投资者每年获得稳定15% 的投资收益,而对于P公司来说到第五年总的资金缺口只有200万,最后一年在赚10%的情况下它可以告诉你亏损了,实际它自己仍然可以获利600万,只是最后一批进入的投资者成为了这个游戏的输家,我们再看假如本金增长慢一点只有50%,我们可以看见到了第五年仍然有9.4万的获利,也就是说这个游戏是可以一直持续玩下去的。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平台利用各种优势媒体宣传实际扩张资金的速度是相惊人的,包括前一两年非常火爆的P2P平台,只要本金增长的速度膨胀的够快完全可以把这个缺口放大,给投资者20%以上的收益也是可行的,这时候见到利益的好处后反而会有更多人投入更多的资金进来,当然平台可投入的产品的范围也会更大,他们不在仅限于金融产品可能会涉及更多的民间的资金借贷,而这个时候风险积累就会慢慢增加,要知道在实际的投资中是不可能保持相当高的投资回报,并且有些借贷的资金甚至最后无法收回,当有大量的资金不能够产生收益甚至亏损,这个模式中资金的缺口就会慢慢扩大,当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平台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然而现实中最后可能不会像例子中那样还退还你本金,最后直接把剩下的本金一起卷走跑路,反正这个亏损也无法弥补,而投资者反而只会认为自己选择错了平台,下次再把资金多分散到其它更多的平台当中。
简单的分散投资只不过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因为这个过程只不过是你其中一笔投资正好投入到某一家平台早期的收益中,而其他的也有可能投入到另一家的最后一年当中,幸存者偏差是永远存在的,作为一家正常的实体公司来讲每年净资产收益率上20%已经是很赚钱的公司了,那么那些每年付你20%甚至更高收益的公司难道他们就是在做慈善事业吗,只是在这种赚钱游戏模式下骗更多的人来支付你的收益而已。对于你投资的渠道和投资的平台,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它的投资模式是什么,它是依靠什么赚钱的,然后再谨慎地做出投资决策,不然即使你幸运的赚了几次钱后面总有一次陷阱在等着你,去真实看看那些最赚钱的实体公司每年的收益率,然后下次再出现高收益产品的时候你就能比较评估其风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