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识
开学季,一切都是全新的,美好的,充满期待的。
满怀喜悦的我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汇集在镇中学,上寄宿初中,终于脱离了爸妈的掌控,真是开心。并暗暗发誓,初中一定要好好学习,上重点高中。
我被分在四班,刚走进教室,就看见了我们的班主任,他戴个圆框眼睛,长的高大、帅气,衣着简单朴素,却十分干净整齐,真不愧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
“老师好!”“好!嗯……第三组还有空位,选个座位坐下吧”。走到位置上屁股还没落坐,就“砰”一下坐地上,正莫名其妙时,后排的一个男生笑容可掬的说“嗨,新同学,我是陈刚。以后我坐你后排啦”。刚想发火,想到姐姐上学前嘱咐的凡事让三分,别跟他人对着干,一切以学习为主。还是忍着痛把板凳扶正,坐好。
2. 噩梦般的三年
自此骚扰开始,后边的男孩总是变着法的想引起我的注意,上课趁老师不注意揪头发是常态,凳子时刻得注意是否在原位否则就是摔跤的命。我总是置之不理,选择隐忍,默默学习。
后来换了座位,他能接着换到我的后排,像个幽灵,食堂里、操场上,锲而不舍的欺负我,并引以为荣。而且随着他的变本加厉,同学们都不敢吭声,逐渐成了班级一哥,但学习却马马虎虎。
记得有次大冬天的周日,外面下着雪,同学们三三两两从家里赶过来上自习。我也从家里带了好吃的准备分享同学,兴高采烈的推开教室门。
“哗”一盆冷水当头淋过来,浑身都湿了。余光里又看到陈刚嬉皮笑脸的做鬼脸,旁边同学有的看不下去了低声说“你太过分了”,他还在嘻嘻哈哈。
忍无可忍,我直接穿着淋湿的衣服找到班主任,报告了他的一系列恶习。班主任听后血气方刚的拿根竹鞭就进教室了。“陈刚你跟我到讲台来。”他不急不缓的走上去。只见平常儒雅的班主任把他一把拎到讲台,丢在讲桌上拿起竹鞭对着背部和屁股“刷刷刷”的打起来。
打的陈刚只告饶,说下次再也不会了才放手。
看到一瘸一拐的陈刚,我想这样总该结束了吧。谁知,好戏还在后面。
陈刚的行径在班级是出了名的调皮捣蛋,欺负弱势群体,人人见他都避之唯恐不及,慢慢的他收买了班上大部分同学,听他言行行事。班主任抓住了就死打一顿,事后又跟没事人一样,接着想各种招数对付我。
那是初二下学期一个晴朗的上午,大课间操场集合,大家推推搡搡出教室,“哐当”一声,离我不远的一块教室玻璃破碎了,大家大气不敢吭声的下去做课间操。
完后,班主任拉着脸问谁打的,大家都不吱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时只听陈刚站起来义正言辞的指着我说“她打的,我走在她后面,看见她打的”。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指控,我急忙辩解:“不是我打的,我前面的人打的!”。班主任就说“那他怎么看到说是你打的”。只见陈刚得意扬扬的说“就是她打的,就是她打的,不信你问问其他同学,都看到了”。他挤眉弄眼的开始怂恿同学们说话,渐渐地人群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开始了“是她打的、是她打的”。大家都屈服在他的淫威下不分青红皂白的人云亦云了……
无助、绝望、愤怒已不足表达我的心境。可班主任接着说“同学们既然都说是你打的,那就是你打的,下周让你爸换块新玻璃吧”。
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爆发了许久以来的愤怒“不是我打的我为什么要承认,凭什么让我赔?大家眼都瞎了?”一个个同学低下了头,班主任等我发泄完,宣布就这样吧,放学。
所有的不甘、委屈打碎了我一贯的处世之道,因为隐忍,因为善良而让他人变本加厉、处心积虑的对待自己。
若一开始就选择反抗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回家了,我跟爸爸说了学校的事,并有了退学的打算。爸爸并没有责怪我,只简单说没事,周一我让工人去你们学校量下尺寸,直接去装块。对于学习的事千万不能马虎,好好学,淘气的孩子远离他,周一我去找你们班主任。
就这样,周一我极不情愿的跟着爸爸到校,爸爸单位的工人也把玻璃换了。
回到教室,班主任正要宣布下课时,我理直气壮的站起来“王老师,玻璃是我爸找人装的,不是我要装的。我还是那句话,即使玻璃重新安装了也不是我打的”。义正言辞的说完,全班同学和王老师都投来诧异的眼光,大概没想到我还会如此说吧。
年轻有颗倔强的心,无论怎样,不是自己的错误坚决不承认,这或许就是年轻的资本和任性。
3. 180°转弯
后来,听说陈刚爸和他被班主任叫到校务处跟教务主任、校长进行了深刻沟通。
自此,再也没见他对我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只是越来越安静了。主动跟其他同学调换了离我不远的位置。 帮我打扫卫生、收拾桌椅、代打饭。我呢,一如既往地只简单做自己,好好学习,对他视于空气。
有时自习时他会偷偷传个纸条给我,我看也不看直接扔回去。传的次数多了,没有回应,他也不传了。
偶尔听到同学课间说“嘿,那个陈刚上课老走神,老是朝你看”。我也只是不置可否的笑笑,想尽快毕业,远离他们。
期盼已久的毕业就这么到来了。我考上了理想中的高中,而陈刚呢名落孙山辍学打工了。
4.后记
毕业10年初中同学聚会,我被安排班主任王老师坐一桌,内心是极不情愿的,尽管距离往事过去很久,但一想到老师的包庇和不明真相,还是不能释怀。
没想到班主任主动端了杯酒站了过来,示意大家安静,热情的说“小敏啊,这多年了我只有一件事耿耿入怀,那就是当年打碎玻璃那件事。确实是我不对,其实事后我知道谁打的。但当时那孩子家里太穷了,学费都没交齐,更不用说赔玻璃了。而你家不同,你爸在单位上班,你家境殷实,赔块玻璃是小事,所以我也顺水推舟的说你打的让你赔了。在这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向你赔罪”。说完端起酒杯一干而尽。
多年的心结,就这样解开了。
什么逻辑,因为人家穷,我家殷实,就该替他人挡着?
还在回味间,班主任接着说“陈刚那孩子其实并不坏,所有人都知道他喜欢你,对你有好感,只是采取的方式有悖常人。谁知你压根就不理他,他就用搞怪、恶作剧想引起你的关注,博取同情,但适得其反。今天他不好意思参加聚会,同时也打电话特意交代我向你说声对不起。”
……后面还说了些什么,我已记不清了。
美好的青春三年,噩梦般的三年就这样在离开十年后真相浮出水面,除了唏嘘之外,我已然找不到任何合适的词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