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一学期下半学期,小孩姐突然有点“忙”。
先是又忙着制作手抄报。
我说,十月份不是参加过了吗?
那次,她拿了个学校三等奖。
她头也不抬兀自笔下“唰唰”作画,边飞快地说:“上次是上次,主题不一样,这次的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
四开的大画纸上,一个阳光开朗大男孩的形象慢慢浮现,下方却是令人骇然的“骷髅头”,还有一个Q版死神。她告诉我这是吸毒的后果——这极大的反差!
隔几天,她把二等奖的奖状带了回来。
学校选拔学生参加市里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她被选中,开始了一周几次的训练。
于是放学接她时便常常听她激情朗诵《少年中国说》,诵完群诵内容还意犹未尽地一遍遍诵读领诵内容。她是“群演”。我想,没被选择领诵,小孩姐是不是也有点遗憾。
近百人的集体项目太占时间:有时两节课,有时甚至整个半天。训练回来还要补课堂笔记,补作业。诵读群里开始有高年级家长抱怨耽误功课,相继有学生退出。
我不担心功课,只是担心她累,试探着问她能不能坚持,她毫无犹豫:当然能!
班主任老师也提醒我帮她补习落下的功课,我嘴上答应着,行动却跟不上——她认为不需要,我也忙得顾不上她。
排练了近三个周终于要正式比赛了,小孩姐头一天领到演出服,回家喜滋滋地穿上给我看,是一身清朝的男式服装,女孩子穿上也别有风采。
决赛那天朋友在观众席拍下了小孩姐的出场,嗯,这表情,投入度百分百。
市直学校藏龙卧虎,她参与的诵读只拿了二等奖。小孩姐倒是很客观:“那几个队诵读太精彩了,我们确实比不过他们。”
诵读排练期间还参加了书香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数学素养大赛,分别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我真的该学习奥数了!”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主动要求学习奥数还是第一次。
诵读结束后班主任老师又无缝衔接给了个任务: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小孩姐没有一点推脱的意思,尽管她也疑惑:“我的数学没有那么好,朗诵水平也不拔尖,老师们怎么都选我?”
我说,是老师看你有潜力呗!
的确,不努力不知道,小孩姐用心准备了半个多月,竟然在四五六三个年级拿到了一等奖的第一名!
她小小骄傲地告诉爸爸:“我们班主任说我是她的’得意大弟子’!”
哈哈,低调,低调,小孩姐。还有一周就要期末考试了,还能再续上学期的优秀(班级第二年级十五)吗,再忙完接下来的一个多周,开心迎接快乐的寒假吧——可想而知,那又会是忙忙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