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人到中年,聚在一块,不聊房子就是聊车子,要不然就聊聊票子或孩子。
今天和朋友的饭局上该聊的都聊了,一顿饭40分钟,孩子的话题就占了一半,结束时仍觉意犹未尽。
只觉陪娃做作业的心酸,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啊不绝......
岑洋夫妇因两三年前在事业上奋斗,无暇顾及孩子。
便花了巨资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以为如此便无孩子学习上的后顾之忧。
殊不知孩子如今已上四年级,写个字竟像作画般毫无笔画顺序可言。
夫妇俩那焦虑啊!
不是给孩子上昂贵的补习班就是请名师一对一辅导,
可孩子写的字仍如《洛神赋图》般——虽为中华文化瑰宝,
也只是后世临摹所成!
岑夫人表示:估计还没等孩子上完小学,她的头发便要掉光了。
看着那些自带仙气的学霸,就像偶像剧中的金主帅锅,可远观却不可妄想焉!
原本我们这些凡人家长,早已看开、看远,却无奈现如今社会联系如此紧密。
不想见,抖音却在时常播,早已脱俗的心终不得安宁。
一狠心,把抖音也删了!
可前两天某同事把闺女主动学习,无须家长费心的事一说。
在座家长们的小心脏又开始隐隐作痛......
本想着趁着周末到孩子姑妈家聚聚,
殊不知尚未进门便听到了大姑妈那异常的怒吼:
“减法,减法啊!有没有学过啊!”
安抚完孩子姑妈后,随手翻翻堂姐的作业!
天啊!
才上了一个学期的小学,怎么就可以看着拼音把字给写出来了!
一年级一个学期的威力就有那么强大了吗?
孩子姑妈表示:上学期期末考语文、数学分别是93分、96分。
这是她上个学期每天晚上呕心沥血后引以为豪的成就了!
没想到竟还被老师批评说上不了95分都是不合格的学生!
于是,我回头看着在一旁正玩得不亦乐乎的大宝,心里那恐惧.....
part 02
在大宝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老师就说过:
教育局红头文件规定幼儿园不许教孩子读书写字,
教育局会定期或不定期下来检察。
结果,我家大宝整个幼儿园期间都在一片玩耍中度过。
那些在幼儿园玩大的孩子,该怎样在一、二年级当个好学生呢?
即便不奢望孩子能当学霸,但也不能太差啊!
这个大环境、政策制度是面向所有人的,为啥有些同学的学习从来不需家长担忧?
又为啥有些同学家长的陪学之路却如此坎坷?
我发现学霸和学渣的差别最重要的核心因素是:专注力运用的程度。
相信很多家长都尝试过心流状态,能够感受到在心流状态下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培养这种心流状态,而孩子却不能察觉,也不能很好的体会。
孩子们对学习过程中心流出现频率、强度及察觉程度的差异,便产生了对学习喜爱或厌恶情绪的程度。
part 03
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进入心流状态呢?
我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去引导:
1、学习动力
2、学习强度
动力是进入心流最主动、最有效的因素。
当我们主动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是最快进入心流状态的。
所以家长们就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外界刺激等方式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比如一周内几点前完成作业,周末就怎样怎样。
又或者如果孩子喜欢画画,可以把当天课程用画画的方式在一张白纸上呈现出来,然后做题的时候参照图画适当引导等。
学习强度是进入心流的一个触发器。
不同的孩子对待压力的接受方式不一样。
有些孩子压力越大、越能激起其学习状态;有些孩子却不然。
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调整好当天的学习强度。
同样的作业量,对A同学而言,可以直接告知,让其积极主动完成;
对B同学而言,就要告知在几点前先其作业1即可,然后再2和3,逐个引导。
上面两个维度的目的是让孩子去逐渐察觉和享受心流状态,
让他们在心流状态中感受到愉悦感和成就感,
慢慢地爱上学习这件事。
所以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
若孩子实在拖拉得紧,尤其是刚开始的阶段,那家长就帮孩子挑出课程知识点,逐个知识点击破而不是全体击破的策略。
这样下来即使孩子不能完成当天所有作业,但也击破了当天所学知识点了。
part 04
一件比完成作业,更值得家长坚持去做的事!
陪学很痛苦。
痛并快乐着,更是人生的一种成长!
希望所有冒着生命危险陪孩子做作业的家长,在陪孩子做作业前,先弄清楚陪孩子做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难道就真的那么纯粹的让孩子完成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吗?
相信大部分家长陪娃做作业的出发点是让孩子把那个知识点弄懂、弄透,陪着孩子把基础打坚实,后续就可让其独自翱翔在知识海洋,尽享美好。
所以,不要再把“完成”当作今天的使命,当孩子攻破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孩子而言,父母的肯定,比任何东西都要珍贵!
正如武志红老师说的:你对孩子的权威期待,决定着孩子发展方向。
不要吝啬你的任何一个可以发出积极权威期待的武器:
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句肯定......
—END—
lucky妈:
国家注册审核员
ISO家庭幸福力创始人
儿童学习力探究者
关注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
公众号「幸福宝妈成长记」创始人,🆔luckyma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