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彩
孝顺。听到这个词,我的第一反应是:对父母长辈要好,是一种付出,是让父母或长辈开心快乐。
其实有些人并不想孝顺,也许你同意,也许你不同意。你的不想孝顺,不是因为不爱父母,而是对他们有怨恨,有些心结没有打开…
你为什么要孝顺呢?因为父母把你含辛茹苦地把你养大,你需要报恩;因为对父母的爱,你想表达对父母的爱;因为社会道德的要求,你不得不孝顺;还是因为父母要求你的回报呢?……
曾经我给2例年龄超过50岁人士做过心理咨询,我一般都给超过45岁的人士做心理咨询,我觉得年龄差距太大,我的生活阅历不够,我担心帮不了他们,事实也并非如此。
这两次的心理咨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她们都是自己的妈妈离开了人世,而她们深陷在失去妈妈的悲伤情绪中不能自拔,只要提到妈妈或者和妈妈相关的事情都泣不成声。
最多的情绪不是不舍而是愧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妈妈。在妈妈生病的时候没有陪在身边;在妈妈去世的时候自己不在;想给妈妈买的按摩椅还没有买,妈妈就去世了;想带妈妈去天安门,没有去;想着给自己的孙子过完生日再回去看她的,结果她没有等到我回去………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生的一大憾事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愧疚当中,不能开启自己的新生活,在愧疚的情绪中耗费着自己的生命能量。
孝顺是为谁?父母?社会要求?别人的目光?自己的良知?
我认为我们所有的孝顺,都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让我们心安;为了让我们在父母或长辈的离开是喜悦的状态;为了让我们在父母或长辈离开之后不陷入愧疚和自责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为了让他们离开后我们依旧可以满面春风,心中没有隐痛;为了让我们面对分离时,可以坦然如是……
我记得在我上大一的时候,我的奶奶突然离世,让我的家人都陷入了悲伤的情绪中。我的三姑说:“我本来想过完年来看奶奶的,结果没来,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如果能再和奶奶聊聊天,也不会有这么大的遗憾。”同样,在前几年只要提到奶奶,我三姑就会流泪。我知道这是三姑的遗憾情绪,已经不再是对奶奶的不舍了,而是自己的愧疚。
在奶奶去世前的那个暑假,奶奶就跟我聊:如果她死了,要做什么样的衣服;如果她死了,不想火葬;她不想像xx一样得个什么病一直躺在床上,那样太受罪了。如果她死了,把那双绣花的鞋子给她带着(那双绣花的鞋子是我给她买的)。
在奶奶去世前的那个寒假,过年的时候,她教我炸丸子、做饭、炒菜;整个过一个年,都是我在干活,在她的指导下~现在有一种她好像知道自己要离开了,而故意去锻炼我一样(因为我的妈妈不太爱做家务)。我觉得在她离开之前的这段时间,我和她的互动很多,虽然谈不上孝顺,我却觉得没有遗憾,所以奶奶离开以后,我有不舍,却没有遗憾和愧疚。
孝顺是为了谁?为我们的心安,为我们以后的生活蓄力能量。
2018年1月15号于馥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