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突围困难重重:
1、体制所限村小真心变革者很难生存。精神上的空虚与观望者的目光,会让更多的人望而却步,情怀面对生存的需要是苍白无力的。因为惯性思维,许多人按照着已有的模式,迈着八字步走下去,麻木的灵魂认为本应该就是那样。他们已经习惯了早上5点多起床,晚上十一点多休息,如小山一样的作业和各种补习班,虽然有人提出过质疑,但没有人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这样的情境中,稍有所改变,总会有人反对,而这种反对会是强有力的,多少变革者牺牲在茫茫的浩如烟海的业务之中。
2、村小教师的职业倦怠相当严重。村小的老师看不到变革的希望,村小的教师是留守教师,会有许多需要提高,但稍有不慎会受到处理,不如和所有人一起混日子。教师大都冠以“园丁、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他需要过幸福生活,需要受到尊重,需要有尊严的的活着。可现情景下教师的处境,每个明白的人心里是清楚的,教师的处境是尴尬的!随时面临着未知的威胁,必须谨慎地、小心地、提心吊胆的生存。伟大的鲁迅先生年收入也是相当客观的,他一个人的收入可以在北京买下四合院,养的起两家人(他家和他哥哥家)。现在的教师不是不知道追求高尚,成为一个良师是很好的?社会的压力让他们无暇顾及教育事业,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用一个字形容当下教师的状态恐怕是“累”,两个字“很累”,三个字“实在累”,身处生活夹缝中挣扎的教师怎能全身心的投入呢?
3、改变多年来悬浮的乡村教育很难。村小的教育与乡村无关已经多年,没有变革的土壤,要想在没有土壤的情境中播种,可想而知变革实属不易。素质教育很好,但在乡村水土不服,甚至遭到抵制,因为思想不在一个层面,而决定思想的就是生存环境。而上层一方面鼓励素质教育,一方面各种考核限制素质教育,说到底还是为了维护上层统治。时间空间上都得不到保证。还有留守在农村的家长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金榜题名,由于现实中国教育的“剧场反应”,恶性的环境已经形成,共赢已是很难。茅卫东在《死再多的孩子也已经无法改变那些愚蠢的父母和老师》中这样写道:很少有老师和父母能够承认,我们压在孩子身上的负担太重了,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就得为孩子的死负责。必须把所有孩子的死,都归咎于孩子自身。“现在哪个学校不是这样做的?自杀的孩子是个案吗?”“我们自己当年也是这么过来啊,现在不是也生活得好好的?”大家都这样,一直都这样,所以我们就是没有责任的,就是得怪现在的孩子太娇贵了、太受宠了。
出路在哪里——以人为本教育创新
1、变革者先自强素质,活好自己,才能惠及他人,没有物质、精神、素养基础的变革者不可能成功,这是以人为本,更是以人为本的基础和保证。这就需要变革现行的教育体制,全面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包括物质和精神),当然这不是政府的施舍,需要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在现实情况下,学校深受行政枷锁的制约,分数为上,千校一面。在一个“人情世故”很浓的国家,只能一点一点的改变了。严把教师准入关的基础上,我们的体制应当成为教师的坚强后盾。学校用钱自主,提高办学效率,加快了课程的各种创新。学校课程自主,不同的学校应该有着自己的本土化课程重构,跨学科多纬度组合,实现课程重构,学科重组,课堂重建。这也就是个性化教学,内涵发展吧!
2、真正为了孩子,以孩子的发展为本,变教学为教育,为孩子幸福的生活而教育,做有爱的教育!爱人者仁恒爱之教育亦如此!这才是以人为本以孩子为本。这就需要教育者不断反思不断修正自己,教师不应该是一个粗鲁的人,不能只是为了职称、为了评优选先无限制的榨压孩子,还逶迤“都是为了你好的”嫁衣。我们总习惯于用自己的感觉替代别人的感觉,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别人的代言人”、“一个人不能替代另一个人生活”、人与人之间有相通的部分,但是更多的是无法相通的,自己独特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也是唯一的个体,工业革命下的工厂式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个性化创新型已是时代的的主题。我们村小有着天然的优势,小班化、相对自主、空间大、乡土资源丰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间万物都是教育的资源,以万物为教材,以社会为教材,离开三尺讲台、一把戒尺,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在实践中学习,在操作中领悟,为生活准备。创造生活。
3、村小突围重在思想,任何的形式没有健康环保的思想都会成为应试教育的傀儡,沟通是能持续变革的润滑剂也是保证,面对悬浮多年的村小教育,人们唯分数论成败,变异的城镇化趋势,村小积弱多年,没有良好的沟通,得不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很难持续。这也是中国村小教育致命的威胁!底层乡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误读素质教育,以为就是音体美,以为就是高分数。这太影响学习时间,简直误人子弟。其实素质教育是健康其体魄,开阔其视野,丰富其思想,拓展其能力。应试教育为当下服务,似乎立竿见影,素质教育是为长远甚至终身服务,其成效要在具备一定智识之后。通过沟通让家长客观的认识到自己的孩子,理性看待孩子的发展,而不是盲目的期望,毕竟科学家、伟人只是个别。
4、机会是来自偶然,也来自准备。留守教师,困境儿童,“离农”的社会风气,仅依靠村小突围几乎不可能。教育思变,人心迷茫,社会关注!先弄清自己的需求,在规划中实践,在实践中规划,走出第一步,在前行中寻求机会,在修正中前行!我们得先动起来,种下梧桐金凤凰才会来。一个病人再多的药物也不会改变多少,要使病人变得健壮,自我免疫,自我修复很重要!要想村小变化,自治是前提,我们要深入分析自己学校真正的痛点,有针对性的争取资源。不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我个子小,把我的腿卸了,按一双长腿;我不聪明,把我的头换了!一个心脏病人,赶紧把肾换了。虽然比喻有点夸张,但道理是相通的!我们学校需要个高尔夫球场,我们学校需要新的教学楼,如果能建个博物馆就好了……如果有,的确是好事!但它的价值真正得到发挥了吗?再回过头来,假如明天有了一栋崭新的大楼,配上先进的设备,我们村小的教育真的就会好?关键我们没有弄清楚我们真的需要什么?我们的痛点在哪里?我们的着力点在哪里?我们都得深思!